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博客

赵云争:那山、那月、那人

2012-10-12 14:41:2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晚上,从客厅阳台的躺椅上望出去,依稀狭小的天空里,月亮朦朦胧胧,与喧嚣的城市,离得很远很远。公路上车水马龙,行人脚步匆匆,久居高楼大厦,人们已经与皎洁的月光生疏了。月光依旧,人生却不再如初见。我忽然怀念起记忆中家乡的月亮来。

    大山深处的家乡,虽然偏僻清贫,但民风淳朴,只要勤俭,生活也可怡然自得。我上中学时,山上有树有花,河里有水有鱼,山坡上牛羊依稀,村寨里炊烟袅袅,熟悉的乡村小路上,人们往来繁忙。特别是夏季,天气晴好的晚上,月华静谧地洒满乡村的山山水水,田间地头腾起的薄雾,萦绕在禾苗、玉米、流水、垂柳间,村庄的灯火星星点点,河边沟渠虫鸣蛙鼓相伴其间……也许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吧,那时的我,徜徉在月光中,心中总能盛满幸福。

    我上初中的学校,就在离村庄三四里远的一个山头上,和现在的男孩女孩一样,十三四岁的初中生,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相处时间长了,难免要暗生情愫,胆子大的敢递纸条,私下里偷偷来往,胆子小的多半演绎成单相思、暗恋了。但暗恋也催人老,少年维特之烦恼也需要宣泄表达,我们采取了现在看来高明那时实属无奈的举动,那就是抄歌、唱歌。一首能够歌唱心情、表情达意的歌传进来,总是会被全班同学抄遍,那些歌总让自己感动得内心流泪。晚上下自习回家的路上,我们走一路,唱一路,《三月里的小雨》、《篱笆墙的影子》、《一无所有》等等,歌声有躁动、有迷茫、有惆怅、有执著、有苍凉、也有无奈,穿过洁白的月光和淡淡的雾气,飘荡在山野林间,传得很远很远,我们的思绪、情感也飘忽得很远很远。

    初中的学习很紧张,但偶尔我们也学会忙里偷闲。那时学校包括农村的供电不正常,晚自习停电我们只好点蜡烛照明。老师还算心慈手软,怕微弱烛光,坏了学子们的眼睛,八点半就提早宣布结束晚自习。季节正好,要好的五六个男生女生偷偷邀约,决定到野外山沟里捉石蚌。山涧间溪流汩汩,蛐蛐声声,我们打着手电,乘着月色,在滩涂上搜索前行,水塘暗湿处,逮住了不少石蚌。回来的路上,在地里顺手又偷偷摘了一兜嫩豆角、挖了一袋土豆。回到学校,已经夜里十二点多,同行一位同学有班主任老师宿舍的钥匙,我们偷偷开门进去,用现成的锅碗瓢盆、油米酱醋,刷锅做饭,炒石蚌、煮豆角、炸土豆,不一会儿,快乐宵夜正式开宴,席间还偷偷分喝了班主任老师塑料壶里的一碗包谷酒。第二天,见着老师还装作若无其事,心里却偷着乐开了花。

    现实总是残酷的,由于是附中,生源质量差,师资力量不足,每届初三毕业班五十多人中,考上高中、师范、中专的人数加起来不超过四五人,升学率极低。我们这一届自然也不例外,中考后,闻来全是一声叹息,儿女情长、暗恋相思抵不过行色匆匆,真是三年朦胧少年梦,一朝烟消云散尽。

    如今,当年那些初中同学,已尽数为人父、为人母了。他们有的忙碌在城市的工地市场,有的仍驻守在大山尽头,我们相互离得那么遥远,但偶尔听说起他们的事又是那么亲切。岁月改变了容颜,也许有一天,在家乡的某个村落,我们偶然相遇,不知还能不能认出。我不敢想。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检察院)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