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发强烈。茶余饭后,唱上几段喜欢的歌曲,扭上一会儿东北秧歌,这已经成了新时期东北人生活的组成部分。
如今,这一新生力量在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河东街道被派上了新的用场,他们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整合辖区文化资源,在推动群众文化健康发展的同时,利用这股力量化解矛盾纠纷、服务基层居民,引领文明新风尚。
9月20日上午,法制网记者在抚顺市顺城区河东街道东方社区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一楼大厅看到,一个老年舞蹈队正在排练扇子舞,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优美动人。
“东方社区现有居民6972人,2798户,其中教师公寓8栋、企事业单位住宅楼25栋。这些居民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从单位退休转变为社会人后,就需要做有‘一定层次’的事来消磨闲暇时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就成了他们的首选。”谈及东方艺术团成立之背景,河东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波如是说。
据介绍,东方艺术团从成立之初,东方社区就倾注了极大地关心和支持,为其活动和排练提供场所、场地,为其演出多方求援、寻找机会。现在,东方艺术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300多人的大型演出团体。
2011年,东方艺术团的柔力球队代表抚顺市到香港参加由30多个国家、889支队伍、8000多人参赛的“2011年第九届香港国际武术大赛”荣获太极柔力球基本套路金奖、第二套规定套路银奖的佳绩。
河东街道的文艺爱好者较多,文艺团体也相应成立了不少。但是,群众自发组织一直比较松散,一直延续着“资金自筹、队伍自建、需求自选”的“三自”发展模式,群众的需求得不到更好的满足。
2012年3月30日,河东街道根据百姓意愿,变管理为服务,全市首个街道文联——河东街道文学艺术爱好者联合会成立,河东街道的28支群众文艺团体有了一个家。
街道文联成立后,文艺队伍迅速扩大,由28支增加到38支,直接参与的群众由360人迅速增加到2600余人。
目前,河东街道文联还下设8个协会,并聘请了抚顺市8位文艺专业人士进行指导。成立了故事、舞蹈、声乐、书画、戏曲等8个群众文化活动基地,其中市书画协会基地、曲艺家协会基地分别在河东街道的泽麟社区、弘升社区成立。
今年以来,河东街道已投入20余万元在全街居民小区、露天广场建设群众文化场地,添置石桌石凳,圈定拓展边缘,全街道新增群众文化活动广场8个,新增面积达3万平方米。
文艺搭桥,河东街道各社区的居民逐渐熟络起来。在活动室里,大家俨然形成了一个大家庭。家里的事儿谁都关心,河东街道充分利用文艺团体的作用,使居民产生主动为社区想事儿、为街道想事儿,成为街道的“眼睛”和“耳朵”。
近期,居住在河东街道东方社区的东方艺术团团员康某到社区反映,其楼下的浴池把地面挖开近12平方米,欲建地下贮水槽,而楼上40多户居民因担心楼体安全正准备集体到市里反映情况。社区人员接到反映后,立即赶到现场,一方面稳定居民情绪,另一方面协助街道对浴池负责人进行说服教育,使得浴池重新选址,及时化解了一次纠纷。
像这样因为文艺团队成员及时反映问题而及时解决矛盾的事情还有很多,河东街道工委书记周波告诉记者,社区通过文化队伍的建立,化解各类矛盾30余件,活跃在社区里的文艺团体已经成为街道维稳的重要力量。
如今的河东街道,激情奔放的歌声取代了哗哗作响的麻将声,欢快的笑声取代了矛盾引发的吵闹声。用河东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波的话说:“现在,河东街道出现了‘四多四少’,即:‘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多了,主动维护公共利益的多了,参加协会组织的人多了,互助友爱的人多了;赌博的人少了,迷信的人少了,邻里不和的人少了,治安案件少了’”。
“河东街道以群众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整合辖区文体资源,运用新模式,在着力推动群众文化健康发展的同时,将矛盾纠纷排查、服务基层居民、引导群众文明诉求、加强重点人群管理、加强综治平安和谐创建宣传以及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这六大方面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创新了社会管理模式。”抚顺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张鑫对河东街道以群众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平安建设的工作,作出了这一评价。
几年来,河东街道先后荣获“全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及“辽宁省建设健康街道先进单位“等20多项荣誉称号。(记者 张国强)
·今非昔比“莫地沟”——辽宁抚顺棚户区改造纪实
·辽宁抚顺以“五必原则”创新案例点评方式
·辽宁抚顺市举办一系列活动纪念雷锋牺牲50周年
·辽宁抚顺一违章在建桥梁坍塌
·辽宁省抚顺市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