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党报视点

福建日报:提升政府竞争力重在政府文化建设

2012-10-11 16:13:3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陈朝宗

    一个国家需要有文化根基才能长盛不衰。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转折点上,这种繁荣与复兴是否可以持续,则取决于国家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国家文化创新的动力。正是基于国家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追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前,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很重视文化建设,而政府要引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化建设。

    一个好的政府不仅要能讲政治,而且要善于抓经济,更重要的是要重视自身的文化建设,一个由有思想政治觉悟、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较高业务素质的公务员队伍组成的政府,才是真正一流的政府。

    政府文化体系是由政府文化要素构成的荔枝型结构:它的核心层是政府价值观、政府精神和政府愿景;软质层是政府思想道德体系、政府工作制度体系和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外壳层是政府的管理行为和政府的外部形象。服务型政府文化体系就是在服务型政府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规范指导下,对政府思想道德体系、政府工作制度体系、政府绩效管理体系、政府管理行为和政府外部形象进行认真提炼、准确概括和精心设计。先进的政府文化具有熏陶、教育和塑造的功能,它能提高政府公务员的思想素质、法纪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服务型政府文化建设的重点不仅是政府文化精神的提炼、政府文化内容的概括和政府文化体系的构建,更重要的是政府文化的内化、政府文化的积淀和政府文化的传承。所谓“内化”是指政府文化在政府公务员中入脑入心,所谓“积淀”是指政府文化精髓在政府公务员内心固化,所谓“传承”是指政府文化精华在政府管理实践中世代相传。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认识到政府文化建设的重大作用,存在着重经济、轻文化,重有形、轻无形,重阶段、轻长远,重外宣、轻内化的现象。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服务型政府文化建设:

    制定服务型政府文化发展规划。政府文化建设必须有长远规划作保证,有规划才有发展目标,有规划才有发展战略,有规划才能可持续发展。服务型政府文化发展规划应包括政府价值观的确立,政府精神的提炼,政府愿景的规划,政府思想道德体系、工作制度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政府管理行为的规范,政府外部形象的设计。有了这些内容的系统配套和综合协调,政府文化建设才可能是完整的、有实用价值的,也才能提升政府的竞争力和软实力。

    建设学习型政府。促进政府内部和谐,必须从建立共同愿景和价值观开始。当政府在孕育共同愿景和价值观时,会把公务员导向较广阔的奉献和关怀。学习型政府的设计,应包括整合政府愿景、价值观、理念、系统思考以及心智模式等项目,使政府公务员能改善思考的品质,牢记政府价值观,发展共同愿景,提升共同承担政府复杂课题的能力,真正做到行政为民、依法行政、科学行政。

    加强政府文化管理。在这里不是指加强政府的社会文化管理,而是指政府加强自身文化管理。政府文化建设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必须进行工程管理,包括政府文化发展规划的制定,政府文化工作规范的建立,政府文化发展规划的落实检查、考评奖惩,政府文化的创新提升,政府文化精华的概括提炼,政府文化精神的倡导传承。政府文化管理的目标是提高政府文化建设投入产出比,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文化产出效果,最终目标是提升政府软实力,创造一流政府业绩,并使政府文化精华世代相传。

    探讨政府文化内化的路径和方法。任何一种文化要广泛深入人心都必须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影响、教化和熏陶。2000多年来,儒家礼教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开花,深入人心,靠的是儒家礼教强大的内化功能和有效的教化手段。今天,我们在探讨政府文化内化的路径和方法时,有必要提到儒家礼教的这种教化功能,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这应该是我们对待儒家礼教的基本态度。

    加大服务型政府文化的宣传力度。服务型政府必须把政府价值观、政府愿景、政府精神、政府口号、政府道德体系、政府工作制度、政府行为规范、政府绩效评估结果等政府文化元素传递给社会公众,这不仅有利于社会公众的监督,而且有利于政府外部形象的改善和提升,当然还有利于政府公务员对政府文化元素的认同和内化。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政府文化精神,使政府文化在传播中不断得到改进、提升,不断获得效益。

    (作者:福建行政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