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综治播报

围绕公众需求强化社会管理

2012-10-11 13:34:3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红旗文稿 

满足公众需求是社会管理的核心价值理念。社会管理的过程也就是公众需求的发现、维护、满足的过程。满足公众需求就是满足群众合理的不断丰富的利益诉求。总起来说,满足公众需求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公众需求分析,二是满足公众合理需求,三是避免公众需求伤害。把这三个方面用制度的形式规范起来,就需要建立健全公众利益协调机制,包括利益诉求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利益矛盾协调机制。这些机制构成了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的主要内容。

1.畅通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在利益分配中,弱势群体之所以经常处于“失利”的被动地位,既与分配制度有关,也与利益表达机制缺失有密切关系。当前,利益表达的制度化渠道主要有人民代表大会的渠道、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的渠道、大众传媒的渠道、信访的渠道等,这些渠道有机结合,构成了我国公民基本的利益表达机制。完善利益表达机制,首先要明确政府应作为利益协调的第三方来平衡利益格局。其次,搭建起利益诉求表达的制度性平台,如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信访制度以及信息公开制度、听证制度、协商谈判制度、公民投票制度等。

2.公平正义的利益分配机制。公平正义是保障社会和谐运转的必备要素,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平均主义和严重的收入分配差距都有悖公平正义的原则。鉴于目前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占比重偏低的现状,政府应加强督导,强化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公平分配,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防止资本利润对劳动收益的过度侵蚀,真正做到劳动收入与劳动贡献相匹配。要通过政府的再分配和慈善事业的第三次分配对居民收入进行调节,将贫富差距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要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协调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市与农村、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个人集体国家等之间的利益关系,尽可能达到利益相对均衡,促进共同富裕。

3.科学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改革是对利益的重新分配,在改革过程中,由于发展战略、制度安排、个人禀赋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一部分利益主体获取利益较多,而另一部分利益主体获取利益较少。为了扭转利益失衡的局面,必须建立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对后者进行一定的补偿。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补偿的力度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二是公平的原则,应补尽补;三是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特别是要维护好受损群众的利益,通过平等协商寻求补偿方与受损方的利益平衡点。

4.坚强有力的利益矛盾调处机制。首先,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利益取向,自觉规范自己的利益动机,合理选择利益目标,自觉调整利益诉求,科学选择利益行为,正确处理利益矛盾。其次,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与冲突预警体系。及时收集掌握社会舆论,尤其是网络舆论,准确把握社会利益矛盾的苗头和发展动向;正确分析和掌握社会利益矛盾的动态趋势,尽可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再次,要高度重视并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化解已经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构建利益各方协商对话的平台,通过对话协商达成共识,理性地解决利益矛盾;坚持社会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根据矛盾实际,采用适宜的调解方式。(王雅君 作者:浙江警察学院社科部教授)

[责任编辑:张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