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综治宣传

杨兆顺:群众工作要贴心管用

2012-10-11 10:41:1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解放日报 

杨兆顺同志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13年来,在一个困难群众集中、社会情况复杂的社区,满腔热情对待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苦口婆心理顺“弱势情绪”和“边缘心理”,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使一个老大难的后进社区变为全国性的文明社区和上海市安全小区。他在“做好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的实践,回应了群众关切,贴近了群众感受,得到了群众认可,集中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他的基层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认识价值,具有很强的普遍性、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应当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

13年来,杨兆顺以“居民都是我们的叔伯、兄弟和姊妹”的深厚感情,带领居委干部走遍了数千住户;他以 “为民办事就要敢啃最硬的骨头”的韧劲,为居民排解了一个又一个“最难管的难题”。群众观点是共产党人须臾不能忘记的基本观点,其中重要一条,就是以怎样的感情对待困难群众。 (下转第5版)(上接第1版)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群众总体上是得益的,但是发展还不平衡,困难群体的存在是当前社会矛盾在一些地方显得突出的根源性因素之一。我们应当从“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是个政治问题”的高度看待做好群众工作尤其是关心和善待困难群众的意义。杨兆顺视困难群众为亲人、为长辈,这种群众立场和群众感情,值得我们广泛学习。

杨兆顺做好群众工作,突出的一点,就是不仅仅帮助困难群众解衣食温饱之难,更在于他十分关注当地居民中比较普遍存在的“弱势情绪”、“边缘心理”甚至“绝望心态”,支撑他们理顺怨愤情结、化解对立情绪,从心理上回归社会。当前我们做好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其实质是正确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这种矛盾当然基于利益关系,但也有大量的是社会心理和群体情绪所引发的。因此,做好群众工作,尤其是关心和善待困难群众,仅仅从物质层面给予满足是不够的,还必须从理顺情绪、调适心理着手化解矛盾。这是新情况下群众性的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方面,也恰恰正是我们不少同志不够重视或还不熟悉的“缺门”。因此杨兆顺帮助弱势群体丢掉“边缘心理”、真正回归社会的经验,在当前群众工作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杨兆顺当党总支书记的13年,和他的团队一起,在发扬传统和致力创新的结合中,摸索和创造了一套“管用”的社会管理方式。这就是上海很多社区干部都已耳闻的“草根经”。杨兆顺的“草根经”告诉我们,改善社会管理,基层是重点,社区是“第一道防线”。社会管理的创新,要适应多元、多变的社会新态势,大胆创造,勇于探索,形成一套与时俱进、因势适变的模式;同时,对于那些仍然行之有效的老传统,也不能轻易丢弃失传,杨兆顺的小区信息网络,就是在上门家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的 “不说官话说土话”的“草根经”,也是群众工作的一贯要求。杨兆顺团队对社会管理的创新,着眼于“管用”,着眼于“贴心”,着重于群众“高兴、满意、拥护”,这对于我们当下的社会管理创新,也具有较深的启发性。

[责任编辑:张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