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前夕,记者走访社区,感受变化:面上防控,警务站24小时值班,巡警日夜巡逻,社区驻警,民间联防配合形成的“天网”完善了社区治安防控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的社区服务润物细无声,化解社区矛盾纠纷,帮教社区特殊人群,规范管理社区流动人口,构筑安全防护网。群众在“网”中沐浴改革开放和平春风。密织“天网”构筑安全防护墙“这两年最大的变化是有了街边的警务站和每天都看到穿着制服的人在巡逻,如果报警,5分钟内就有警察到现场。”城中南社区市民黄永康一语道中“天网”能提升群众对治安工作的满意度。
如今,走上街头,警务站里的民警忙忙碌碌,巡逻车时不时从身边经过;走进社区,警务室里的民警忙着记录信息;夜深人静时,社区里总有一两个人彻夜不眠地巡逻。这就是保护社区安全的“天网”:空中有视频监控,地面有巡逻力量、路上有治安卡点、室内有技防设施。“今年8月份,群众报警说有人偷电线,我们利用警务站和“天网”监控追查小偷行踪,出动警车追捕,不出半小时,就抓住了小偷。”驻文昌社区民警陆国志告诉记者,突发案件拨打110或直接到警务站报警,警察即时接警出警,零距离服务群众,而平时,社区警务室也是维护群众利益的好阵地。
走进向阳街道办事处城中南社区居委会警务室,办公桌有序排放,桌上公开社区民警信息,室内安全宣传信息、警务信息等一目了然,社区戒毒、社区警务日志、群防群治等工作簿排放在办公柜子里。
“这就是第二个‘派出所’”,向阳街道办事处党办主任陈裕生说,警务室负责收集社区吸毒、刑释劳教等特殊人群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安置、帮教,同时,协同社区综治维稳中心调解社区矛盾纠纷,源头上遏制不安全因素。
自从2006年全市开展治安基础建设以来,街头巷尾、社区里警务室雨后春笋般建设起来,而今,增设的社区巡防队也让群众吃了“定心丸”。
白水塘社区居民刘珊珊告诉记者,社区没有巡逻队之前,治安情况很是令人担忧。“我们这里总是被小偷剪断电线去卖,我住的这段小巷子里除了一户人家未被下手,其他户人家的电线全部遭殃。”刘小姐说,“偷得频繁的话,新的线刚装好,没几天就被剪掉了,但是自从有了巡逻队之后,偷盗电线的现象好像就没有发生过,自己晚上也敢一个人走过昏暗的街道。”
去年,钦州市白水塘、文昌、新隆、城西等社区成立社区治安巡防队伍,密织“民网”。其中,钦南区辖区组建8支社区治安巡逻队,重点加强晚上23时至次日早上7时的巡逻防控。各镇(场、街道)组建18支的业余治安巡防队,加强在重大节假日开展辖区治安巡逻防范和应急治安等事件的处置,确保社会稳定。创新管理体制 共建平安家园
走进文昌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关中艳拿出社区图纸,向记者描绘了社区的网格化管理。关中艳说:“社区总面积4.5平方公里,
共分成8个管理网格,平山村是一格、环头村是一格……”
随着社区管理服务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钦州市积极推广社区网格化管理,依托城市道路、驻社区单位、居民小区、街道小巷等,按照300户、2000人左右设置一个网格,每个社区设置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长两员”(网格长、网格信息员、网格巡防员),为居民群众提供民政、人口计生、就业等服务,努力做到情况掌握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矛盾化解在网格、工作推动在网格、感情融洽在网格。
在文昌社区,记者看到装修工人正忙着装修综治维稳中心,尽管中心面积不大,但这里曾经是居民的小“法庭”和小教室。“谢谢你们,我现在可以开摩的,还有低保,生活有保障有尊严。”文峰街道文昌社区五马路龙南一巷居民陈良(化名)握着文昌居委会干部的手说。原来,去年9月9日,陈良出狱后很自卑,担心自己在就业、社交等方面遭受歧视和排斥,现在,居委会来到他家里,不但关心他的思想,还帮助他申请低保。“以前的办公场所太小,大家坐在综治维稳中心调解纠纷,人多时都觉得很挤,所以群众有什么诉求,我们尽量到现场去协调,尤其是刑释人员的帮教、矫正更需要我们上门做思想。”关中艳说,陈良得到的帮助是社区服务的缩影,是维护社区治安关键的一环。根据关书记的介绍,记者咨询市政法委得知,截至今年5月,全市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455人,累计解除813人,现有社区矫正人员642人。2008年以来,没有出现重新违法犯罪现象。
为了钦州市实现“矛盾少、秩序好、社会祥和”的目标,关书记说出许多社区共有的做法:少年、妇女,老人活动和维权中心从无到有;综治维稳中心建设越来越规范,并整合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单位的力量和资源,健全社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工作制度,形成大综治、大调解格局;居委会干部深入社区,派发流动人口管理宣传单,登记核实社区流动人口情况,及时录入信息库,随时掌握人口动态,为打击传销、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信息和群众基础。
暖暖秋日,记者离开文昌社区,来到城中南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窗口面前,看到窗几明净,配套设施应有尽有,来服务窗口办理事务的群众络绎不绝,工作人员柔声细语、服务有板有眼,隔壁的警务室时不时传来笑声。也许,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就在这里延伸。 (罗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