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改一化”的深入推进,津郊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低矮破旧的平房,举家迁入现代化的新市镇。从平房到楼房、农村到社区、村民到居民,居住形态的变化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何实现对新型社区的科学管理?如何为居民提供更加全面、周到的服务?被诸多媒体称为“中国新赶考”的社会管理创新被前所未有地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列入本市第二批宅基地换房试点的西青区张家窝镇正在进行着一些有益的尝试,他们打破原有村居的旧模式,试图为社区管理注入一些新理念。
新理念新方法
破解农村难题
农历8月13。一大早匆匆忙忙吃完早点,西青区张家窝镇京福里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娜就热火朝天地忙开了。这一天,她要和她的同事一起组织一个大PARTY,与社区里的10多支文艺队伍一起为广大居民献上一台中秋文艺演出,此外,还要跟随镇领导及民政部门,对社区近10户困难户挨家挨户进行走访慰问。
“忙完了差不多天就黑了。”一群正为《开门红》集体舞蹈热身的大妈们看到记者前来采访,主动向记者介绍,“在村里住了一辈子,大事小情都找村委会,搬进新楼房以后,居委会成了大伙的‘管家’,忙里忙外的都是她们,不仅更方便了,还增加了以前从来没有享受过的服务,真是哪儿有需求,哪里就有他们。这些孩子可真不简单!”
“孩子”是很多居民对她们的习惯称呼。在这个小小的居委会里,7名工作人员,李娜、袁媛、王春花、宫琳琳、马睿、王琨、李丽,一水儿的“80后”,一水儿的女孩子,最大的28岁,最小的25岁,整个社区5300口人的闲事、杂事、难事全归她们管,计生、就业、社保、民政、综治、创建、文化团体等等十几项工作,让她们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不到3年,这帮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真的整出了名堂,她们所在的京福里社区连续获得了天津市文明社区、天津市魅力社区、天津市五星级居委会、天津市青少年零犯罪社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事务如此繁杂的社区工作,为什么交给一群初出茅庐的大学生?面对记者,张家窝镇党委负责同志的回答形象、直接:“在社会管理方面,京福里社区就是我们的一块‘实验田’。”几年来,张家窝不断将社区管理的一些新理念、新方法、新人才引进,目的是来探索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的破解之道。
据了解,随着本市农村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张家窝镇作为本市第二批“宅基地换房”试点,2009年全面启动新市镇建设。农民陆续搬进了现代化的新楼房,但是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涌现。以京福里为例,作为该镇的四大社区之一,这个社区总共包括天辰里、地丰里、灵泉北里等7个小区,整个社区突破了5000人。原有村落被拆除,农民没有了土地,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不复存在,新型社区由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
记者了解到,不少社区采取的形式是:保留原班村委会成员,在原有村级组织的基础上成立居委会,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于村干部是“跨界”任职,村委会和居委会分工不清、职责不明,管来管去,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新型社区的社会管理有名无实,居民们虽然住上了新楼房,实质上距离真正的城市生活仍然有不小的距离。
经过大量走访和调研,张家窝决定打破村居管理的旧模式。原有16个村的村委会并不进驻社区,由镇政府投资另外选址建设综合办公大楼,村委会的职责主要围绕集体经济展开。居委会的人员构成则全部起用新人,社区成立之初的首届居委会成员采用政府任命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从第二届起,开始真正实现居民投票选举产生,引导社区逐渐实现居委会、邻里和居民小组为主体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
·南通43万余企退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服务
·从粗放到精细:海口改革创新城市社区管理
·南通标准级社区管理服务中心覆盖所有社区
·湖北武汉:“社区管理要激发每个人的正能量”
·三门峡警方研发信息智能采录仪 为社区管理安上“火眼金睛”
·长宁首创电子走访日志系统 实现社区管理精细化
·长宁首创电子走访日志系统 实现社区管理精细化
·普兰店:社区管理网格化
·《贵阳市社区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施行 一站式服务办事更方便
·湖北全省加速推广社区管理网格化催生“宜昌经验”
·新疆天山区赛马场东社区:不断探索社区管理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