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深圳

“幸福之路”:深圳社会管理创新打造幸福GDP

2012-10-10 15:48:2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国际在线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而这些小区内的热心人更是成为构建和谐社区的催化剂。提起这些社区里活跃着的老年人,梅沙街道副书记关超充满了感激之情。

    “因为他们都退休了,所以除了参加活动,他们平时在社区里都是散散步啊,发现社区有什么问题,他们会及时报告。我们就根据他报告的情况,我们就及时来跟踪、来处理,这样就快,社区里一旦发生什么事,很快就处理玩。老人呐,心理是这样,我提个意见,你们能够认真听,认真落实,他心里面很高兴,积极性就提高了。”

    民意表达工作室更是成了社区工作的防火墙,居民说话有人听,听了有人管,让纠纷隐患一一被消除化解。关超表示,

    “民意表达室主要是搜集居民的意见,让居民讲话有人听,听出的意见有人接纳,有人去跟踪落实的情况,把这个意见反馈给居民,起到真的可以相当于防火墙的作用。居民有意见找居委会吧,也行,但是毕竟它上传的速度会慢一点。民意表达室它是直通到区社工委,该哪个部门去处理的,它就分发到哪个部门,让它们去处理,而且还个监督期,在一定的时间内,把这个结果上报。”

    变化与发展是深圳经济特区的标签,从南海边的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是深圳的变化历程。即使是在深圳作为小渔村的时代,梅沙街道也是深圳最为偏僻、贫穷的地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深圳盐田区成立的1998年以来,梅沙的变化可谓沧海桑田。无论是经济建设的发展,还是社会建设的进步,从下面普通的三位居民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变化的痕迹和脉搏,以及今天的和谐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古代的深圳以产盐、采珠、养蚝和植香著称。梅沙街道所在的深圳盐田区更是海盐的主要产地。改革开放之前,梅沙是个十分偏僻和封闭的小渔村,全部的居民也仅有百余人。

    今年56岁的廖菊花老家在广东揭阳,1987年时与丈夫一起来到深圳的大梅沙拓荒,开发山地,当时的承包价格是一亩地70块钱。当时的大梅沙交通闭塞,通往市区的道路被梧桐山阻碍,本地人口稀少,只有引进外来的劳动力。当地居民的观念里,深圳特指的就是当时的市中心罗湖区。当时从梅沙街道到罗湖区要骑自行车翻过梧桐山。廖菊花表示,

    “以前90年以前的时候,到深圳才两班车,一班车早上8点钟,一班车12点钟,过就没有车了,以前回老家买车票都要到竹园宾馆,都是要踩单车去买车票的,没车坐的,以前有条山路还要到那个沙头角的山顶下去的,很辛苦的。”

[责任编辑:徐波]
相关报道

·深圳南山: 检务大厅有个手机加油站
·深圳社会管理 政社协同治理
·深圳罗湖中小学生接受消防培训
·深圳南山社区民警管消防成效突出
·深圳光明新区:多举措力推人口数据清理清查工作
·深圳皇岗边检福田口岸推出立体通关指引便民举措

·深圳皇岗边检福田口岸推出立体通关指引便民举措
·深圳一街道联合多部门进行消防整治
·深圳严打刑事犯罪秋季攻势初战告捷
·深圳蛇口边防站:促荒凉海滩变繁荣渔港
·深圳盐田防火体系筑牢火灾防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