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长宁

长宁率先完成今年旧改目标任务

2012-10-10 14:33:1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解放日报 

    今年双节长假,长宁区江苏北路旧区改造基地的千余户居民过得十分舒坦:基地第二次征询签约率达到80.06%,意味着已签的房屋补偿安置协议生效!至此,长宁区今年启动的3幅成片旧改地块已全部达到80%的签约生效比例,该区也在全市率先完成了今年的旧区改造目标任务。

    长宁区顺利推进旧改的秘诀何在?

    设立“无搭建面积奖”

    记者8日走进江苏北路旧改基地,只见墙头挂着“十二字工作方针”——“真心、诚心、倾心、热心、细心、耐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实行房屋征收,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件大事。我们在制订补偿方案的时候,只能将心比心,尽可能让百姓得实惠,这样才能换得理解和支持。”

    让百姓得实惠,决不是决策部门一拍脑袋就能定的,老百姓得有发言权。长宁区分别召开了13次居民座谈会,听取意见,并将居民提出的合理性建议,纳入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对孤老、孤幼、孤残等八类特殊对象和离休老同志等三类优抚对象进行补贴。

    其间,有一个问题争论激烈:长期以来形成的违章搭建,要不要纳入补偿范围?如果这些违章建筑也能算面积,不仅不公平,还会助长居民争相搭建。综合各方意见,长宁区在征收补偿方案中增加了“无搭建面积奖”,对有违章搭建的家庭仅给予建筑材料补贴,对没有违章搭建的家庭则给予奖励。这样一来,居民们不再纠结于违章搭建的补偿问题,也给了遵纪守法居民应有的实惠。

    “一竿子到底”经得起考验

    “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在制订时应当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一旦正式确定后,就必须‘一竿子到底’,容不得先紧后松。”长宁区房管局局长唐如康说,这是推进旧区改造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

    长宁区是全市首次施行二维码电子协议的试点基地,居民签订房屋补偿安置协议后,所有信息上传至市级信息平台,不得更改,并向基地居民公开,接受监督。

    江苏北路基地居民汤少秋,自称基地的“义务监督员”。自9月10日开始正式签约以来,老汤每天到征收事务所5至6次,通过信息触摸屏查询补偿结果等各类公示信息:“我就是来找茬的,看看这里面有没有猫腻!”一天,老汤终于捉到一个问题:基地总户数怎么从1585户变成了1586户?基地工作人员耐心解释:这是因为一户居民家庭拥有两处房产,按照政策,可以独立计户,相关变动也在公示之列。老汤心服口服。不过,他对基地的监督并未减弱:“我还是每天坚持到基地‘找茬’,很快我就将搬离老房子,但还是会回来,继续监督下去!”

    “老娘舅”化解家庭矛盾

    旧区改造中,还有很多居民家庭迟迟不能签约,是因为“家庭内部原因”。今年87岁的朱龙英就碰到了此类“犯难事”。朱老太有多个子女,家中的旧屋征收补偿,按照方案,无法让每个子女都得到一套安置房,这令朱老太左右为难。经过街道、动迁公司等工作人员从中协调充当“老娘舅”,最终朱老太子女中有的选择小户型安置房,另外则选择了适当的货币补偿。

    有很多家庭原以为补偿方案“数人头”,迁了很多户口进老房子,可如今房屋征收施行“数砖头”,结果在补偿款的分配问题上,家中兄弟姐妹意见不一,争执不下。长宁区的旧改基地上,活跃着一批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的律师,像这样的“一证多户”家庭如何分配补偿款问题,律师们结合法院对相关案例的判决结果,为居民们提供法律咨询,很多家庭最终自行协商解决了问题,皆大欢喜。(记者 张奕)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为了城市更美丽——上海长宁推进社会管理纪实
·诚信长宁,从“医食住行”做起
·上海长宁公证处公证服务进社区送上门
·50条热线变一条,能带来什么 ——访长宁区委书记卞百平
·上海长宁检察院:以法律视角促社会管理创新
·长宁区举办“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

·长宁区举办“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
·上海长宁全力以赴迎战“海葵”
·服务企业重在解决实际问题 上海长宁完善便利服务项目
·上海:市政法委领导到长宁视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上海长宁:社会管理创新要从群众需求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