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福州鼓楼区率先探索推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成效显著
东南网-福建日报10月10日讯(记者 段金柱 通讯员 张勇 实习生 叶翔羚)“八角楼一座有乱张贴现象,已处理;出租户共44户,已报备10户……”8日上午,杨凡巡查完八角楼巷,马上将发现的问题和处理的结果通过手持智能终端记录下来。
杨凡是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庆城社区的协管员,做了6年计生工作,今年3月又兼任了网格协管员。每天,她都要到她的“责任田”——八角楼网格巡查一番,发现问题,马上处理,处理不了,马上上报社区乃至街道。
改变源自鼓楼区在全省率先探索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以信息化为支撑,合理划分网格单元,全面进行精细化管理、便捷化和人性化服务。
“人在格中,事在网中”
鼓楼是省会福州的中心城区,人流、信息流汇聚,维护安定稳定责任重大,抓基层抓基础是关键。然而,最基层的社区往往由于条块分割、责任不清,工作会出现盲区和薄弱环节。
今年初,鼓楼区决定推行网格化管理。以300户为参考,鼓楼区将全区10个街镇的79个社区划分为566个基础网格。“一格”配“三员”:社区协管员担任网格协管员,社区“两委”干部担任网格管理员,街道挂点干部担任网格督导员,先行覆盖综治安全、计生、市容管理,再向民政、劳保等延伸。
网格的最关键改变是“一岗双责”。试点以前,社区干部、社区协管员大多只要负责某一项工作,而网格化之后,工作只要发生在“格”内,都有责任。
“网格化之后,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局面,实现了社会服务和管理由条状向网状转变。”鼓楼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仁德说。
精细化管理
划分网格之后,鼓楼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每位从事网格管理的人员配备了手持智能终端,并搭建起社区—街道—区三级网格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支撑精细化管理。
在网格,协管员每天需要巡查网格,运用手持终端,他们可以在辖区随时录入信息、即时上传系统。在社区,“两委”干部每天要登录管理平台,查看巡查记录。“社区发生的大多是小事,一般都能在社区内部协调解决。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马上报告街道,一起解决。”庆城社区党委书记何窦灵说。
设在街道的网格服务管理平台,采用仿真三维地图GIS技术,将辖区内的八类房屋与居住人员对接,基本实现“以图管房、以房管业、以业管人、以房管人”。同时,将辖区视频监控探头并入信息系统,辖区动态可马上知晓。
记者在鼓东街道的平台上看到,除了地理信息、基础数据两个板块,还有日常管理、事件处理、绩效考评等板块。日常管理针对一般环境卫生、出租房管理,“每个出租房都有所属网格的定位和房主电话,状态正常标注为绿色,租期快到的自动标注为黄色,租期过了的标注为红色,后两者我们都要与房主联系处理。”街道党工委书记何玲介绍。事件处理,则主要针对突发治安等事件,处理过程都有记录在案。
便捷化服务
“网格全覆盖、服务零距离”的特征让网格化服务更便捷高效、更人性化。
没有担任网格协管员之前,杨凡在庆城社区协助计生工作,“对社区的整体情况大致了解,但对某个片区的具体情况不很了解。”而现在,对这些,她已经了如指掌。
一次走访中,杨凡得知黄大娘体弱多病,一个人生活很不方便。她马上将情况上报,第二天,社区就安排老人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用餐、午休。社区还协调电信部门给她家装了家庭式全球眼,配备了老人机。
“目前,推进网格化管理和服务仍处于探索阶段,取得经验之后,我们将向民政、劳动保障等方面延伸,最终建立‘社会110’,居民社会事务方面的各种需求,打个电话或上网沟通,就能及时得到处理。”鼓楼区委书记杭东说。
·福州中院审判员:高效办案获称道公正司法解民忧
·福建福州破获系列网络诈骗案
·福建福州七百余午睡学生经历“紧急逃生”
·福建省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建设推进会在福州召开
·福州推广“135”社区党建模式 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福州百万师生“开学第一课”接受安全教育
·福州百万师生“开学第一课”接受安全教育
·福州警方破获一起恶性持枪斗殴案
·福州客运段建立客运乘务员《岗位安全风险提示卡》
·福建福州台江推出经侦办案新模式
·福州仓山警方严打非法经营“日租房”犯罪行为 “破案会战”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