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黑龙江

和谐浪花跃动二十八道河
——黑龙江东宁道河法庭便民司法纪实

2012-10-10 10:12:0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在长白山余脉的宽广臂弯里,大小绥芬河的二十八道支流蜿蜒流淌,依山沿河而建的26个村屯,统归黑龙江省东宁县道河镇管辖,道河镇因而旧称“二十八道河”。

    有纠纷,找法官,解难事,在身边。黑龙江省首届“十佳法庭标兵”东宁县人民法院道河法庭的法官们,年复一年、日又一日地行走在二十八道河畔,为群众送上法律甘霖,在化解矛盾第一线上奏响和谐之歌。

    一个电话:化解一起纠纷

    都说春雨贵如油,道河镇的李洪江、刘树全却闹起了心。今年春天的一场大雨,他们两家摆放在河岸边的木耳菌袋,被溢出河岸的河水卷入河中。

    雨势稍小,老李和老刘马上跳进河里抢捞木耳菌袋,捞着捞着,二人争议起来:“你捞的是我家的!”“我家的你也捞了!”二人越吵越凶,索性停止打捞。

    “给法庭打电话,让法官给断断!”有帮忙打捞的群众边说着,边从手机里找出法庭电话号码,拨了出去。

    片刻,道河法庭负责人黄大可便冒雨赶到现场,简单地询问后,径直分开人群,卷起裤腿下河打捞起木耳菌袋来。大家愣住了。“庭长都帮你们捞,你们还愣什么!”人们反应过来,责怪起老李、老刘。二人互相瞅了一眼,又跑回河里。

    捞完最后一袋木耳菌,黄大可问:“老哥俩还吵吗?这些怎么分?”。老李、老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有吵的时间多收回来一些,不比啥都强。”黄大可劝解道:“捞完了,看看各家包装,找出自己家的,不就分清了吗!”。

    “黄庭长,你下着雨来帮俺,俺们老哥俩儿要是再有啥矛盾,就太不懂事理了。”老刘转身让老伴找件干爽衣服给黄大可换上:“快换件衣服,都湿了,别着凉。”事后,老李、老刘共同给法庭送来一面锦旗,表示感谢。

    道河法庭为方便群众有纠纷时能及时联系,将法官电话在各村屯长年挂牌公示,不少群众把这个“急救号码”输入到手机里。对此,道河镇司法所所长陈洪宇说:“遇到邻里纠纷,只要老百姓打个电话,法庭二话不说,都会立即赶去处理。”

    空巢老人:法官为俺们解忧

    二十八道河的角角落落,哪里有纠纷,哪里就会出现法官的身影。

    今年8月初的一天,记者跟随道河法庭干警去五排屯旁听巡回审判。五排屯四面高山耸立,山路陡得如同天梯。这里居住着17户人家,一些老人一辈子没出过屯。进出屯只有一个木板吊桥,两边无扶手,人走上去悠悠颤颤,桥下是十几米深的山涧。记者一步一挪,总算走过了吊桥,在脑门上抹了把汗,可回头一看,道河法庭的干警,却是脚步轻快自如。

    “这个吊桥,我们走了多少趟了。熟悉了,也就不怕了。”书记员柏森说。第一次过桥,他差不多是爬过来的。

    在屯口的大榆树下,干警们忙碌起来:摆正国徽,放好桌椅,一个简易的开庭场所很快搭建好了。这天公开开庭审理的是刘老太赡养纠纷案件。一些群众得知在这里开庭,也早早拿着小板凳来到庭审现场旁听。一小时的庭审结束了,刘老太的儿子们在法官们的循循开导下,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最后个个争抢着说“俺把俺娘接到俺那儿。”

    “我们村年轻人都‘飞’出去了,平时只留下这些空巢老人,很少有人来,但法庭可是我们村的常客。”屯长姚连启由衷地说:“法庭一来人,村里的老人就像儿女们回来一样,高兴啊!”记者这才注意到,开完庭后,有几名老人还不走,拉着干警们的手问长问短,一个劲儿地让干警们到自己家里吃饭。王茂发老汉说:“俺们有啥烦心事,都愿意跟法庭的孩子们说说。”

    记者了解到,道河法庭每年有200多天的时间,在二十八道河之间巡回审判,他们开展了法庭进镇村、进学校、进村办企业、进林场、进田间等“五进”活动,把纠纷解决到老百姓身边,方便群众诉讼,减轻群众负担。就这样一路走,一路审,一路调,一路传播法律,法庭干警的足迹踏遍了二十八道河的山山水水。

    诉讼信息员:我成了法律工作者

    “根据物权法规定,你家的滴水檐过界了,水滴到了人家的院里,是侵权行为。要我说马上得改。”记者随黄大可刚走进金厂东村巡回审判工作站的屋门,就看到一名妇女在做调解,对方听得直点头。黄大可介绍,她是该村妇女主任王玲,也是法庭的诉讼信息员。

    针对法庭人员少,对辖区1700余平方公里、26个自然村屯群众的法律纠纷,很难都顾及到,道河法庭向当地党委建议,每个村都选出了一两名有威信、文化水平高的群众任法庭诉讼信息员,经过法庭“培训”后,为村民打官司提供法律指导,帮助联系法庭、准备材料,还顺便解决一些小矛盾,使矛盾不出邻,纠纷不出村。

    “本来我对法律也不太懂,开始时只知道劝说,现在也知道用法律调解,都是法庭的法官们教给了我们本领,每次来都带一些资料,对我们不懂的,耐心讲解。现在我成了我们村最受欢迎的‘法律工作者’了。”王玲说。

    二十八道河,隔断了一条条山岭,隔不断道河法庭的司法为民情怀。他们克服辖区面积大、山路难行、审判力量不足等不利因素,创新方式方法,推出了地毯式宣传普法、就地就近审理案件、情理交融化解纠纷、诉讼信息员以点带面等司法服务措施,化解了大量诉讼纠纷,把和谐送到乡间村屯。三年来,该庭审理的所有案件,巡回审判率达到90%,诉前调解率达到80%,无一起案件上访缠诉,无一起案件引发群众不满,和谐浪花跃动在二十八道河。(记者 唐凤伟 段春山 通讯员 葛生磊)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