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宁波

宁波十年社会创新管理亮点多 破解矛盾促和谐

2012-10-09 15:50:3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宁波网 

    我感我愿

    新宁波人陈达旺:2011年,我凭借着外来务工人员积分落户政策的东风,将自己和孩子的户口都迁到了宁波,成为了一名新宁波人。这个政策体现了宁波的一种包容精神,让和我一样的外来务工人员看到了希望,有了奔头。

    江东区福明街道居民黄明敏:以前要去政府部门办事,还得请假,有时碰上资料不全或办事人员不在,往返跑几次都是有的。现在很方便了,这些单位都开设了网上服务大厅,许多事情足不出户就能够办好。我开的小店执照有些事情也可以先在网上咨询好,再去办事就方便多了。希望政府部门加强服务,更方便老百姓办事。

    江北区文教街道居民郑美芳:我们居住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分片包干,有什么事打个电话给包干的“片区经理人”就行,她马上会来帮助解决。像上次我们小区外墙面脱落,电话打过去后十分钟“片区经理人”就来查看了,第二天联系了人来维修。住在宁波,感觉越来越好。

    慈溪坎墩街道居民王玉仙:我们村有了和谐促进会,本地人和外地人关系处得很好,遇到事也能心平气和地商量,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大家就像是一家人,感觉很温暖。

    十年社会管理创新亮点

    2001年8月18日,海曙区委、区政府开通设立“81890”公共服务平台。目前81890开通18条24小时电话热线,日均受理3600多件求助事项;设有中国81890服务网站,日均点击量2万余人次;有800多家加盟企业,与56个党政部门互动。十年解决求助事项451万件。去年5月,81890荣获首届“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评选的“十佳创新奖”。

    从2004年底开始,根据区域矛盾纠纷的特点,海曙区整合公安、司法和工商等力量,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区域性的天一中央商贸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江厦派出所和天一警务室分别设立调解工作室,在商场、超市、市场等建立调解小组,选配调解信息员,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联合矛盾纠纷预防调处系统。

    2006年4月,慈溪市坎墩街道五塘新村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和谐促进会,目前,慈溪市345个村(社区)已全部组建和谐促进会,共开展各类教育培训3612场次,参加者达55万人次;排摸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万起;为15万名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就业、就学、租房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募集帮扶资金近千万元,帮扶困难人员2.5万名。

    2006年,鄞州区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此后,宁波市逐步成立了医疗纠纷、劳动争议等65个专业性的调解委员会,调解各类案件18万件。

    2008年,宁波市网上行政中心试运行。它实现行政审批项目“一站式”服务,为公众提供互动式办事、咨询等服务。全市近400个行政许可、非许可事项以及80个涉及公众审批事项均可在网上申报、办理、反馈。

    2010年2月5日,《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积分落户暂行办法》实施,体现了户籍制度改革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导向,对吸引高素质外来务工人员起到积极作用。

    2010年9月,宁波被列为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

    2011年7月,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现场会召开,宁波在会上介绍了社会管理创新试点的经验。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社会管理插上信息化翅膀 宁波“智慧城市”惠民生
·宁波宁波全市将全面推进基层社会管理新模式
·宁波3万城管义工成为社会管理新“减压阀”
·宁波:社会组织已成社会管理左膀右臂
·宁波两新组织社会管理创新亮点纷呈
·宁波3万城管义工成为社会管理新“减压阀”

·宁波3万城管义工成为社会管理新“减压阀”
·宁波网络问效将再发力 促进网络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试点成效明显 "宁波经验"获肯定
·宁波江北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亮点纷呈
·王辉忠:宁波要努力成为大城市创新社会管理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