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摘要
百强肥西,创新之域。近年来,肥西县紧扣“科学发展当先锋、全国百强争先进”这一主题,以合肥市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为契机,扎实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有力地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呈现出经济越“活”、社会越“稳”的良好发展势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县”荣誉称号,综治、维稳、信访等多项工作连续几年在全市处于领先。省、市等多家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相继予以专题报道。
党政总揽 “三高”开局
百强肥西,取至高之境。高调动员。肥西县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作为县委、县政府主抓的十件大事之一,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社会管理创新动员大会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座谈会,全面动员部署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出席会议。
高点谋划。肥西县以“打造平安肥西、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从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和社会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弱点入手,确立了21个攻坚项目,将社会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把社会管理的思路变成具体可操作的项目,出台了《肥西县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意见》、《肥西县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项目书》两个规范性文件。
高频调度。县委、县政府每两月听取一次县委政法委关于推进情况汇报,县委政法委每月调度一次14个牵头单位、21个大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各牵头单位则调度49个责任单位。
明确目标 “四化”管理
百强肥西,惟新是举。 基层社会管理网格化。在全县20个试点社区中共划分二级网格116个,三级网格325个,配备网格长116人,选配网格员325人,做到社区网格化管理“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加强“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全县510家会员企业确立了党建联络员。成立了汽配、家电、装饰建材和餐饮4家商会,以商会为纽带,推动行业自律,引导企业诚信经营。
虚拟社会管理系统化。建立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网络电子数据勘察取证系统、网络临侦系统,加强对重点网站、论坛、QQ群网上各种不稳定因素搜索、监控和处理。
社会管理方法信息化。以社区人口信息为基础,统筹治安、计生、社保、民政、残联、司法等部门的相关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社区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了对人、地、物、情、事、组织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服务好。
社会管理理念人性化。始终把“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管理”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理念,最大限度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极大提高群众的幸福感。
体系建设 “六大”格局
百强肥西,与时偕行。社会管理大综治。健全县、乡镇、村居综治委(办),配强配齐人员。整合资源组建综治工作中心,健全“五统一”、“五联”工作机制,按照综治工作中心、矛调中心、信访中心“三中心”合一模式高效运作。全面推进村居综治工作站和综治中心户建设,所有村居建立了综治工作站,综治中心户数达1万余户。
社会保障大体系。成立全省首家县级人力资源市场,2011年新增就业岗位1303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00多人。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新农保试点工作,参保缴费率达95%。作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一批试点县,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并轨。保障性住房方面,已建、在建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1774套,保障面积由10平方米提高到16平方米。教育保障方面,先后选派近300名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加大中小学布局战略调整,大力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实施了农村产权、农村土地、扩权强镇等11项综合改革。
社区服务大网络。20个网格化试点社区共办理计生、民政、低保、社保全程代理服务5235件,调处矛盾纠纷320起。全县注册志愿者13000余名,在各乡镇(园区)建立志愿服务大队,村居建立志愿服务站。
社会矛盾大调解。建立健全县、乡镇(园区)、村居(社区)、村(居)民小组四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组织,建立交通事故纠纷、教育领域、建设领域、劳动争议、医患纠纷5个行业调解组织,目前已挂牌4个。建立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衔接联动机制,推行“公调、诉调、检调”对接,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多元化的大调解格局。今年1~8月份全县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386起,实现了“小纠纷不出村居,大纠纷不出乡镇,疑难纠纷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特殊人群大服务。全县共配备流动人口专管员220余人、流动人口协管员1261人,建立实有人口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建立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实名制登记制度,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载体,为流动人口提供信息帮助和相关服务。落实安置帮教政策,完善必接必送机制,无脱管漏管。加强吸毒人员管理,对全县433
吸毒人员全部建立一人一档,落实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签订管控责任状。对全县403名重性精神病人,逐人建立档卡,纳入微机管理;县财政拿出68万元专项经费,为50名重性精神病人提供了免费住院补助。加强对闲散青少年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开展阳光关爱等结对帮扶活动,2011年为34名服刑在教未成年子女发放助学金3万余元,为农村留守儿童发放助学金及学习用品折合人民币10.2万元。
社会治安大防控。以构建多元化、数字化、立体式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目标,大力推进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建立县每月、乡镇每半月、村居每周三级治安重点问题排查机制,及时排查整治治安重点地区和治安突出问题,实行治安形势月分析、月通报制度,以及重点治安问题挂牌整治制度。抓好专职辅助力量建设,目前全县共建立政府出资的专业辅助力量1149人,加强村居专兼职队伍建设、小区物业管理队伍建设、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防范队伍建设,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扎实推进“天网”工程,共建立监控中心15个,安装监控点683处,实现了视频监控城乡全覆盖。
肥西特色 “八大亮点”
百强肥西,创新致远。乡镇专业巡防队建设全国推介。按照“政府出资,公安管理使用”的原则,在全县17个乡镇(园区)全面组建乡镇专业巡防队,24小时屯警街头,开展街面巡逻。推进巡防体制改革,成立县巡警大队,大大提升社会面管控能力。《中央综治动态》、《长安》杂志先后予以宣传推介。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全市领先。坚持“综治牵头、企业建设、政府租赁、公安使用”的总体思路,在全县17个乡镇(园区)全部建立了以公安派出所为监控平台的视频监控系统,共安装监控探头683处,总投资约两千余万元,在此基础上,推进视频监控“村村通”工程,“天网”之势已初步形成。
三河地区“三县”联调联防经验独创。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以三河镇为中心,与我县丰乐镇,庐江县同大镇、郭河镇,舒城县杭埠镇组建区域联调联防组织,每年定期召开例会,完善联调联防工作机制,成功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全面落实了治安协同防范措施。
QQ视频认证系统全省交流。在全县范围内的264家旅馆全部进行了安装,对无证住宿人员信息实行网上传输、网上比对、网上确认,创新了旅馆业管理手段,方便了旅客,强化了旅馆业管理,促进了旅馆业健康发展,提升了服务管理水平。
农机车辆社会化管理全市首创。县公安局和县农机局联合下发了《农机车辆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案》,组建了一支联合执法队伍,研发了《农机车辆违法处罚系统》,初步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确保源头管理的“警监合作,联合执法”农机管理工作新机制,实现了由过去公安机关“单打独斗”到多部门“联合执法”的转变。
农民工创业园建设领跑全省。在全县六个乡镇相继建立了农民工创业园,系全省最早、最多,累计引进创业组织25家,提供就业岗位近5500个。并不断加大以创业带动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全县广大返乡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工自主创业,以此带动更多的各类人员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行业调解、“三调联动”成效显著。已挂牌成立了4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由县教育局牵头,建立教育系统行业性调解委员会;由县人社局牵头,建立劳动争议纠纷调解委员会;由县建设局牵头,建立建设领域纠纷调解委员会;由县公安局牵头,建立道路交通事故行业性调解组织,调委会成立以来,调解事故赔偿纠纷50件,其中重大疑难纠纷15件,一般案件35件,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以县检察院为主体,建立检调对接机制;以县法院为主体,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并被最高院确定为全国42个试点法院之一;以县公安局为主体,建立公调对接机制,在高刘、城关等派出所先期试点,设立警民联调室。
综治中心户建设做法全省推广。目前已设立1万余户,占应设户的75%,基本实现了农村地区全覆盖,为全县综治网络注入了新的活力。
·合肥:“项目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合肥日报:古代儒学与当今法治
·两节期间 合肥紧抓校园安全工作
·创新社会管理 建设幸福合肥
·安徽合肥:“点援制”创新法律援助形式
·保民生践行人本理念 合肥法律援助可自选律师
·保民生践行人本理念 合肥法律援助可自选律师
·合肥 “点援制”法律援助 受援人可以自主选择律师
·合肥“点援制”:让困难群众同样享受诉讼的公平
·合肥首批信用档案11月上线 46个社会管理项目推进
·合肥日报:忠诚敬业 提升能力 甘于奉献
·“平安合肥”成为合肥引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