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建明
下基层是领导干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具体体现,更是领导干部了解社情民意、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的重要举措,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走出机关,迈开双腿,走进基层,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那么,如何真正让下基层活动取得实效,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而不是流于形式、浮在表面呢?笔者认为,下基层念好“深”字经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深入。就是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身入”,而且“心入”,不仅真正做到以平等态度对待群众,而且甘当群众的小学生,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进村入户,走街串巷,深入群众,摸底调研,到艰苦偏远的地方去,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到老百姓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地方去,访贫问苦察民情,真切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努力掌握第一手信息和资料,切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为化解矛盾、破解难题打下坚实基础。
二要深情。就是要把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贯穿于下基层活动的始终,视群众为亲人、为朋友,从心底里把自己与群众的喜怒哀乐紧紧联系在一起,带着感情走到群众中间,同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结“穷亲”,真心诚意同群众交朋友,讲百姓话、言百姓事、叙百姓情、唠百姓嗑,努力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情感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把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转化为改善民生的不竭动力。
三要深思。对下基层过程中发现的矛盾和问题,绝不能回避退缩、上交矛盾,绝不能瞻前顾后、遮遮掩掩,要畅所欲言不护短,揭短亮丑查不足,勇于实事求是地将其暴露出来,让各方面都能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并通过对矛盾和问题的深刻反思,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深入分析原因,查缺补漏,从群众满意的事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改起,真正把群众急需急盼的事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时刻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自身工作的标准尺度。
四要深究。对发现的矛盾和问题,在反思之后,绝不姑息迁就,要盯住不放,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只要是认准了对群众有益的事,就应及时果断地去做去干,绝不能推诿扯皮、畏首畏尾、怕担风险、怕负责任,要有一鼓作气、一抓到底的拼搏精神,有不抓到底不回头、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毅力和决心,真正把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办实办好,让群众心悦诚服,从而达到化解矛盾、增进感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