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被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天津)市第十次党代会强调,必须紧紧抓住中央对天津定位的难得机遇,既要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也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充分认清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牢固树立“社会管理也是生产力”的思想,在抓好第一要务的同时,更加注重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群众利益、促进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和增加和谐因素,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大港工委、管委会主动适应天津的快速发展和滨海新区的新变化,以促进加快发展为目标,以维护和谐稳定为主线,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不断强化社会公共管理的社会实践,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综治工作连续多年名列全市前茅,获得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最高荣誉“长安杯”;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今年1-6月份,完成地方生产总值144.6亿元,同比增长20.4%;地方留成财政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2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3亿元,同比增长25%;外贸出口额4.35亿美元,同比增长24.5%;实际利用内资达35.3亿元,同比增长34%。
1
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努力构建矛盾纠纷的大调解格局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防范社会风险的重要制度性措施,对于推动维稳工作从注重事中控制、事后处置向注重事前预防、源头治理转变,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港工委、管委会坚持以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水平为目标,将社会风险评估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作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政法、综治、维稳、信访部门综合协调机制功能,不断完善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一是按照“预警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工作思路,加大对各类不稳定因素的预警排查力度,通过主动排查、超前预警、跟进服务,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以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住房保障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领域为重点,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点规划和建设项目以及重大案件,实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分级落实防范化解和处置措施,防止因决策不当或盲目推行而引发重大不稳定问题,对因违反风险评估规定引发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严格实行责任查究。二是建立由工委、管委会统一领导,工委政法办组织推动,公、检、法、司、信访互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五位一体、三调联动”的综治信访服务中心,调解的成功率和群众对调解工作的满意率大幅提高,民事案件、民转刑案件、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越级访、群体性事件明显下降。在街镇、居(村),分别建立综治信访服务中心和综治信访服务站,建立起从预防、发现、包案、调处到督办、问责等一整套长效机制,努力实现调处零激化、衔接零空隙、矛盾零上交。三是围绕推进“平安大港”建设和“五五普法”、“六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了“平安在我身边”社会实践活动、“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的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成立工委法制宣讲团,重点深入各街镇开展巡回宣讲活动,宣传和推广在平安创建活动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工委主要领导亲自观摩并进行具体指导,有超过3000人次的干部群众参加活动。
目前大港已建立起纵向覆盖管委会、街镇、居村三级,横向贯通专业性、行业性、区域性的调委会214个,组织网络遍及校园、企业、经济园区、消费维权、妇女维权等各行各业。仅2012年前4个月调解就达719件,接收社区矫正人员396人。发挥法院、司法、工会、人力社保四方联动机制作用,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59个,配备调解员637人,制定出台了《大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意见》等10余项管理措施,近三年成功调处劳资纠纷2305件,占劳动争议案件总数74%。大港审判区在全市法院系统率先挂牌成立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共受理交通事故案件984件,审结900件,案件调解率达到75.16%,涉案金额5062.63余万元,所有案件实现了零改判、零发回、零上访、零缠诉。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2007年以来落实领导干部“五个一”包案168件,化解164件;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辖区局级领导接待群众信访336批3150人次,主要领导接待群众17批79人次;创新农民工工资清欠机制,仅2011年就为7800多人次农民工清欠工资8000多万元;在全市率先设立信访救助基金,先后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化解信访突出问题17件;组建149人的覆盖辖区74个村、72个居委会信访信息员队伍。
2
重心下移抢占街镇村居前沿阵地夯实根基增强扁平化管理实效性
实践和经验告诉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定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把主要精力用于强本固基,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更多依靠基层党政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开展工作。面对拥有10万农民、驻区大企业职工及其家属几十万人的庞大社会群体,大港工委、管委会抓住实施“强街强镇”战略这一机遇,坚持以人民的意愿和需求为导向,从街镇抓起,从村居着手,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的新路。
把人财物更多地投向基层。投资2371万元,建成总建筑面积达17697平方米的22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全覆盖。积极探索职能部门向街道下放事权、扩大财权、增强人力资源保障的有效途径,实践运行村居警务室、街镇检察室、社区法庭、农村法制主任、基层调解员的“3+2”工作模式,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道,矛盾及时化解不上交。
将党组织向楼栋楼门延伸。迎宾街于2011年率先在滨海新区建起楼门党小组,负责将社区事务上传下达,每名组员都佩戴党徽、身着统一服装,每个楼门都悬挂“社区党支部楼门党小组公示牌”,目前已在辖区21个社区建立起187个楼门党小组,1600名老党员参与小组事务。楼门党小组自成立以来,共解决民生问题753件,社区治安发案率同比下降11%,先后有八个社区被评为市级绿色社区,涌现出80多个文明楼院、300多名文明市民。
编织更加完善的工作网络。在74个社区和农村全部建起综治信访服务站,进一步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能、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不断强化群众自治、群防群治等组织建设,探索建立社区居民民主议事制度,在主城区成立社团组织联合会,下设为老服务等17个协会和64个分会,参加活动人员达到8000余人,并且成立农村治保会、社区巡逻队,建立148个巡逻队和80余个志愿者巡逻队,构筑了全方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资源整合。各街镇全部将综治信访、司法调解、劳动保障、综合执法、派出所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部门职能,整合在综治信访服务中心的“一站式”服务中,形成便民实事联办、矛盾纠纷联调、突出问题联治、社会治安联防、基层平安联创的工作模式,先后创建出“包区—包片—管线—管点”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楼栋信息收集员、村居信息沟通站、街道调处办公室”三级快速反应网络。为实现专群结合,为74个村配备了l29名综治协管员,专职社工队伍现已发展到300余名,治安志愿者队伍8000人,党员志愿者队伍82支。
深化“一街一品牌”创建活动。各街道从自身实际出发,形成了海滨街“街企共建”、港西街“便民服务圈”、中塘镇“风险评估”等特色品牌。胜利街针对企业职工家属居多、外来居住人口众多的特点,推出了“十大员”划片管理模式,从结对共建活动中挑选出4483名骨干分子,担任社区督导员、管理员、治安员、教练员、保健员、保洁员、助理员、宣传员、调解员和信息员,让他们根据各自特长自行选择岗位,带领广大居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矛盾纠纷调解和文化娱乐活动等。截至目前,开展政策宣传、义诊咨询、治安巡逻、养绿护绿等活动1000余次,调解矛盾200余起,治安案件比2011年同期减少50%,社区和谐稳定的因素稳步持续增加。
·天津:借鉴先进经验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平安天津:平安交响曲
·天津:深化社会管理创新 让群众见实效得实惠
·天津滨海新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取得新成绩
·天津高标准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天津滨海新区大港胜利街:社会管理创新多
·天津滨海新区大港胜利街:社会管理创新多
·天津成立社会管理学会 把握理论研究正确政治方向
·天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和谐社区建设纳入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