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英模

公安局长郝万忠的“遗产”

2012-09-29 10:55:1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解放日报 

    郝万忠留下的70多本日记,写满了对各种案件和社会难题的分析、设想(8月16日摄)。

    10月10日,新华社播发了关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原公安局长郝万忠的长篇通讯《一个公安局长的燃情岁月》,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鲜为人知的是,今年5月14日郝万忠突然离世后,单位将他的办公室和宿舍贴上了封条,目的是等他的家人来清理遗物。但是,这种依据惯例采取的常规做法,也给人们增加了悬念与猜想。

    遗物

    盖着大红公章的封条被撕开,抽屉、柜子、书橱纷纷被打开,进入眼帘的是各类书籍、70本笔记、一堆勋章和立功受奖证书。

    拉开办公室里的衣柜,柜里有一套警服、几件便衣,还有半条10元一盒的“紫云烟”。烟下面压着一封妻子孟文娟两个月前的来信:“工作事业是很重要,我不是不支持你,但你能不能给我们娘儿俩留点时间?儿子马上要中考了,你也应该回来多陪陪他、鼓励鼓励他呀!”

    郝万忠没给亲人留下多少遗产,甚至没有留下一句遗言,却留给人们一串耐人寻味的故事。

    淡定

    2009年11月3日,郝万忠一到准旗立刻深陷“重围”,面对的不是明枪暗箭,而是无数诱惑。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郝万忠像破案一样劳心费神,每天都得防范扔“糖衣炸弹”的人。为了刹住驻地企业的送礼风,郝万忠发出一封《准格尔旗公安局致驻旗企业的公开信》,严禁公安局任何人向企业拉赞助、乱摊派、乱罚款。

    但还是有人不当真。春节前,刘伟的手机都快被打爆了,各种人询问郝局长家庭住址。结果无一例外,都被一句“我也没去过”搪塞。在这个“金钱满眼”的地方,郝万忠做到了淡定。

    硬气

    “绝不多花公家一分钱,绝不为金钱动私心,绝不用原则做交易。”郝万忠给自己定下这样三条铁律。他深知,只有坚守,才能“硬气”。

    2007年3月,东胜区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鄂尔多斯市最大的合同诈骗案,破案后追缴赃款1亿多元。追赃时,一名涉案人员想少退些赃款,拿着10万元“好处费”来找专案组长、时任东胜区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的郝万忠。被拒后,又通过各种关系来说情,同样被拒。此人恼羞成怒,给郝万忠打电话:“你这样软硬不吃,别怪我不客气。我跟某某领导是哥们儿。别说拿掉你这个大队长,就是扒了你这身警服都是分分钟的事情。”当时,东胜区公安局刑侦大队教导员刘建平正在旁边,他清楚地记得郝万忠一笑,说:“我们警察有自己的尊严,别以为你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你也别威胁我,我怕了你这些歪门邪道,早就不当警察了。”

    无论什么关系人情还是“保护伞”,郝万忠概不买账。但人们很快发现,这位金钱财物攻不动的局长,却很好办事,只要是合乎规定的正当事。他就是要让人们相信:“在我这里没有潜规则。”

    清白

    从普通探员到公安局长,郝万忠用了10年,在鄂尔多斯警界提升最快,这样的提拔速度也曾引起过非议。曾有一封匿名信说他哥哥郝万青替他“买官”。郝万青是内蒙古民营企业普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资产约20亿元。

    为了弄清真相,中央和自治区纪检委专门来调查了两次。“且不说查不属实,但凡了解一下郝万忠的业绩,就明白他根本不需要走歪路。”鄂尔多斯市公安局副局长兼东胜区公安局长刘杰说,“即使官可以花钱买来,这些功勋章也无法买到。那是一名刑警用血汗、智慧甚至生命换来的。”

    追求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很多了解他的人说:“郝万忠不爱钱,他的追求都在事业上。”从警以来,他曾获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三次,先后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 “十大破案标兵”“十大北疆卫士”。郝万忠最珍视的是荣誉,甚至不惜用生命去维护。

    5月6日,他因严重胸闷、头痛住进了医院,他不让司机刘伟告诉任何人。他不告诉家人,觉得亏欠妻子、兄弟姊妹太多了;他不让告诉朋友,害怕有人借口送钱物。一周后,郝万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一位曾经被他拒绝过财礼的煤老板通宵守护在灵前,一边烧纸钱一边说:“你活着把我的钱扔出来,害我彻夜给你烧纸钱……”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31日电)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