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我省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县之一,沾益县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大力加速经济发展,科学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主动回应社会诉求,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努力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社会管理创新取得了新突破。
突出“第一要务”,加快发展奠定和谐之基
沾益县坚持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作为为全县人民谋幸福、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加快发展来突破社会管理的瓶颈。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县上下以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为目标,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调优经济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由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突出 “第一追求”, 改善民生夯实和谐之本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抓住创新社会管理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就是要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执政兴县的第一追求,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发展民生稳定,从源头上改进社会管理。沾益县在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既“尽力而为”,逐步把城乡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好,又“坚持不懈”,把民生工作作为一项动态的、永不完结的工程,切实“做大蛋糕”、“分好蛋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赢得广大民众的支持与拥护,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尤其是加大公共服务投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大财政投入,办好民生大事实事,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人口和城市困难群众倾斜。
突出 “第一品牌”,锻造珠源文化凝聚和谐之魂
近年来,沾益县把文化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把“珠江源”文化旅游作为第一品牌来锻造,把文化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发掘珠江源文化内涵,广泛推广普及珠江源大众文化,推进“四下乡”、农村电影放映等公益性文化活动,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广覆盖、常态化。通过加强以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道德为重点的文化建设,在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建立社会自我约束与管理的机制。用文化教育和引导公民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在全社会形成讲秩序、负责任、守诚信、重包容的良好风尚,凝聚了社会和谐之魂。
突出“第一工程”,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举牢和谐之纲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是党执政为民最为重要的组织基础。沾益县以基层党建创新带动社会管理创新,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更多放到基层,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着力抓好组织、队伍、载体、制度、阵地等要素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夯实执政基础,以坚强的组织保障发展,全面加强机关、农村、社区、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建设,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干部带动经济发展、应对突发事件、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切实改进和转变干部作风,推行“一线工作法”,以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方便群众、联系群众的实际成效调动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主动性。强化理论武装,以创新的理念引导发展,做到武装头脑“强”思想、创新理论“富”思想、与时俱进“活”思想、经常教育“管”思想,推动党员思想政治建设经常化、制度化,教育干部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突出 “第一责任”,强化服务把好和谐之门
沾益县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教育全县党员干部怀爱民之心,谋富民之策,办利民之事,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真正把制度内化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坚持服务为先,从根本上改进社会管理,努力实现由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变。建立完善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平台,方便群众办事,做到投诉必接、求助必应、困难必帮。搭建完善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四群”教育,县委、县政府实行县级领导、企事业单位挂钩联系包保制度,做到所有乡镇和村(社)都有县级领导和单位挂钩,乡村干部挂钩包保到组到户。全县105个部门与相应的村(居)委会建立抗旱责任区122个,根据单位职能和行业特点,由部门领导带头深入责任区开展群众工作,切实解决社会管理各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作者:聂祖良 沾益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