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5年,广州的生产总值每年近千亿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11.6%和13.6%,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广州的经济社会和建设能发展到今天的水平,综治维稳工作功不可没。”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近日考察广州综治信访工作时说。
《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时感受到,广州市委、市政府在贯彻落实中央及广东省委有关综治维稳的指示精神过程中,抓住化解基层矛盾、完善法律服务、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及严厉打击影响民生的社会丑恶现象等关键环节,以有效的综治维稳手段和成果换来群众的幸福感。
四种有效途径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广州市林安物流园园区内两家物流公司因货物承运问题发生纠纷,涉及货款1000多万元、运费数百万元,双方协商不成。广州市白云区司法局调解小组在排查社会矛盾工作中发现该纠纷,遂主动介入调处,仅用3天时间就成功化解了这宗纠纷,促成双方达成协议,有效避免了企业的损失,防止了群体性事件发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7月30日到林安物流园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广州化解矛盾纠纷的“四种有效途径”。
那么,什么是“四种有效途径”呢?
记者了解到,广州得改革开放之先机,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受惠于改革开放的成果最多。但近些年来,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产业升级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较之全国,广州的各种社会矛盾往往也最先出现。
广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吴沙告诉记者,近年来广州对全市各类矛盾纠纷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集中排查,通过梳理分类、系统评估,找准产生矛盾纠纷的源头和症结。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出包括“运用评估手段,源头防范矛盾;运用排查手段,靠前解决矛盾;运用经济手段,处理得失矛盾;运用综合手段,调处复杂矛盾"在内的四种解决基层矛盾纠纷的有效途径。
“我们首先从运用评估手段,源头防范矛盾抓起。”吴沙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的快速发展,由重大事项的决策失当引发的涉众型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为从源头上防范重大不稳定性问题的产生,广州市于2009年出台了《关于对重大事项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措施,在全面落实市、区(县级市)、街(镇)三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上下功夫,从而实现了由被动维稳向主动维稳的可喜转变,取得了矛盾纠纷总数逐年下降的可喜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平安广州、和谐广州、幸福广州”的建设。
吴沙告诉记者,运用排查手段,靠前解决矛盾也是解决基层矛盾纠纷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存在的社会矛盾,在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如不及时进行排查调处,将可能“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严重危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局。基于这一认识,作为承担维稳综治职责的政法部门,充分发挥排查调处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认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工作。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运用经济手段,处理得失矛盾,是广州市解决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经济方法。利益矛盾就是得失矛盾,是人民群众正当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正常解决而产生的矛盾纠纷,诸如征地拆迁补偿、劳务劳资、环境保护等矛盾纠纷。在调处这些矛盾中,广州市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化解由经济问题引发的各类社会矛盾。
吴沙特别指出,广州处于改革开放前沿,毗邻港澳,外资企业多,异地务工人员多,境外人员来穗经商定居多,因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引发的矛盾,错综复杂,纵横交错,调处起来特别费时费力。因此,运用综合手段,调处复杂矛盾成为了重要手段。吴沙告诉记者,广州市注意根据矛盾的具体情况和变化,采取综合性的、多途径的办法来解决。在调处这些矛盾中,党委政府主抓、职能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做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
拓宽渠道让困难群众及时享受法律服务
记者了解到,广州现有常住人口近1300万,来穗异地务工人员与常驻人口达到一比一的水平。为了让他们能及时享受到法律援助服务,广州市先后出台了《广州市法律援助实施办法》、《关于加强法援工作站业务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加大对困难群众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努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畅通困难群众法律诉求的渠道,为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作出了积极贡献。
早在3年前,广州市法援机构就开展了“广州地区异地务工人员法律服务年”活动,率先向在穗异地务工人员推出十大法律援助便民措施。广州市165个街镇,全部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指派法律工作者义务为异地务工人员提供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与法律保障。仅今年上半年,全市法援机构承办案件就达9653件,追回欠薪、赔偿等6127万元,维护了异地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广州市法律援助处主任黄倩告诉记者,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调整优化,企业关停并转时有发生,由欠薪讨薪等劳资纠纷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在广州社会层面几次引起不小的风波。市法律援助机构注意引导异地务工人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欠薪讨薪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其经济收入是整个家庭赖以生存的主要来源,他们在务工过程中事故受伤、身体健康受到损害时,往往得不到及时赔偿,容易用非理性手段寻求解决办法。”广州市司法局局长吴善积告诉记者,广州司法行政部门注重运用法律途径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正当的要求,让困难群众都能及时享受到法律服务,共同参与维护稳定大局。
凌厉“三打”为市民营造安居乐业社会环境
“金融功能和贸易功能及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使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日渐凸显,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加速推进了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然而,近年来,随着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事故频发,制假售假现象屡禁不绝,欺行霸市、权钱交易时有发生,其后果已经严重损害民众利益,群众有何幸福可言。”广州市委副书记、市“三打两建”(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商业贿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方旋对记者说,广州市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开展的“三打两建”专项活动,采取从源头上“挖”、从根本上“打”、从制度上“堵”、从长远上“建”的策略,向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业贿赂等丑恶现象宣战,维护了社会稳定,增强了人民群众幸福感。
如何实施从源头上“挖”?广州市制定了《“三打”案件线索排查督办制度》,对举报受理、线索排查、情况报送、案件督办等均作出明确规定。并以社区为单位,逐村、逐场、逐店排查欺行霸市线索。对排查出来的重大案件线索,市、区分别落实领导包案。并建立案件从快从严集中处理机制,优先办理、全程提速,在最短法定时效内办结。对欺行霸市、食品药品、大型市场制假售假等作为重点提出要深挖问题,查出“保护伞”,给予重点打击。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根本上‘打’。”方旋说,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业贿赂不仅仅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严重侵蚀了市场经济自身;不仅侵害了合法经营者的利益,而且阻碍了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为此,广州市围绕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打大要案,打利益链,打保护伞。截至目前,打掉保护伞176个,打击制假贩假1364宗。通过凌厉打击,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业贿赂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市场正常秩序和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得到巩固。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强化各职能部门的制度建设,加大监管力度,从制度上对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业贿赂等行为进行围堵,从而实现从“制度上堵”的目标。广州市纪委结合“三打”工作,要求各级纪律检查部门要“严厉打击蜕化变质,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国家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市“三打两建”办公室注意协调经贸、公安、工商、质监、药监等职能部门,做到定期和不定期,联合检查和独立检查相结合,对制假售假实行零容忍。
“广州市坚持以打促建、以群促建,以法促建的原则,在破获一批大案要案基础上,迅速在各行业特别是专业市场组织开展‘两建’工作,做到‘打一个建一个、建一个巩固成熟一个’,防止违法犯罪起死回生,达到从长远上‘建’的目的。”方旋告诉记者。
记者在广州市采访时深刻地感受到,广州市委、市政府坚持做到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着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推动“三打两建”工作的强大合力。通过打击商业贿赂、“关系网”、“保护伞”,使全社会形成知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积极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记者 邓新建 通讯员 张国林 汤白云)
·广州桥南街破解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难题
·广州2776辆校车几乎都因不合规范面临无法上路
·广州全面部署新型城市化发展
·广州海珠:加强民警程序意识和证据意识
·广州:“执法一网考”破解绩效考核难题
·广州警方刑拘13名打砸犯罪嫌疑人 行政拘留5人
·广州警方刑拘13名打砸犯罪嫌疑人 行政拘留5人
·广州:4万套保障房过半已开工
·广州警方查处实施打砸烧行为嫌疑人
·广州西安青岛警方:依法处置游行中打砸分子
·广州:司法社工相助 犯法少年圆梦
·广州海珠警方打掉通过“酒托”进行诈骗、强迫交易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