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社会管理应急指挥中心里,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视频实现对道路等公共场所的实时监控,并受理各类报警。 (肖清华 陈凌鹭 摄)
社会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近年来,泉州市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就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作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单位,晋江秉承“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理念,着重构建五大体系,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不少夺目的亮点,走出了一条具有晋江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之路。
体系一 政企互动
搭建四大服务平台促发展
民营企业是泉州经济最具活力的成分。如何加强和完善民营企业的服务管理,推动民营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是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晋江用行动很好地回答了这一命题——“搭建政策服务平台、党群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人才服务平台,助推民营企业发展”。
政策服务平台助企业健康成长
出台扶持政策,兑现政策奖励资金,让企业受益,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便是政策服务平台产生的最直接效益。
多年来,晋江通过拓展政策功能,引导企业贯标认证、创立品牌、改制上市、科技创新、精益管理,一环紧扣一环,逐步把民营经济带入发展新阶段。今年出台了推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三年行动方案及措施、扶持政策,同时,开展“干部进企业、政策促发展”活动,设立政策咨询、兑现服务专窗,组建有企业人员参与的2000多名政策落实联络员队伍,加快民企“二次创业”步伐。
社会协同平台打造和谐企业
在361度(中国)有限公司里,公司党委定期召开党企共建联席会,组织党员职工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为员工排忧解难,同时,组建活动基地,创建职工大学,一个和谐的企业大家庭温暖着每位员工。
这是晋江社会协同平台建设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晋江大力推进党建、综治、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进企业,形成“市镇村企”四级联动机制,实现全市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综治进民企”全覆盖。目前,全市有12家企业成立党委并配套成立纪委、党校,选派三批63名科级干部到52家企业挂职,并在1006家规模以上企业设立综治平安机构。
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办事效率
2002年,晋江市率先在全省成立县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在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上先行一步。晋江不止步于此,先后完成了对行政审批制度的9轮改革,削减合并336项审批事项,创新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审批联动等审批方式,建立审批“特别通道”、流转“特别程序”、报批“特别服务”的项目快速落地机制,平均审批时限缩短了70%以上,当场办结率达76.35%。
目前晋江行政审批中心进驻了30个部门、130名工作人员、354个审批事项,正在进行第十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人才服务平台留住第一资源
人才是第一资源,为了构建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支撑体系,晋江着力吸引集聚各类优秀人才。
晋江出台《关于加快引进优秀人才的若干意见》,加大人才津贴补贴、住房保障、创业扶持、科研等方面优惠力度。先后成立博士后工作站、专家活动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引进博士后62名,认定优秀人才401名。去年,晋江出台新的人才政策,在解决人才户口迁入、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方面下大力气,帮助企业留住人才。
体系二 社会保障
以民为本
让群众得实惠
在全省率先构建城乡一体低保体系,标准提高至380元,受益对象超2万人;在全省率先实行城乡一体医保模式,参合率99.99%;率先实行新农保制度,惠及60.75万城乡居民;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万套……
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立足点是“民本”,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就是晋江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近年来,晋江每年的民生投入增长都在20%左右,今年,计划投入37亿元,主要用于打造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住房保障、慈善救助等“六大保障体系”。
同时,晋江市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在社会保险综合服务大厅的基础上,整合新农合、城乡低保及医疗救助、残联等社会保障业务窗口集中办公,为250万人次的参保群众提供规范化的一站式社会保障服务。
除了保障体系之外,晋江还坚持每年办成若干件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大事。以今年为例,晋江实施了高中阶段免学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收学费政策;养正中学迁建、晋江一中扩建、市医院迁建等工程;建立村级卫生所(站)752个,实现了村村有医疗机构……每一项都让群众得到实惠,心情舒畅。
体系三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让“新晋江人”
稳下来融进来
晋江民营经济活跃,全市有流动人口110万左右。如何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晋江做出了有效的探索,也因此尝到甜头,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在晋江“落下来、稳下来、富起来、融进来”。
管理流动人口,基层是主力。对此,晋江探索基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建立了市、镇、村三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组织网络,充分发动基层各方力量参与,发挥村(社区)、企业及流动人口自主管理的作用,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社会化。目前,全市已建立162个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站),在43个流动人口集中的村(社区)和65家企业试点推行“村企自管”服务管理模式,配备1960名流动人口协管员和4500多名企业专兼职协管员。
晋江在流动人口管理上的另一创新就是率先在全省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制度,截至目前,已经有30多万流动人口领到了“居住证”。如今,只要持有《晋江市居住证》,流动人口便可享有住房保障、子女就学、医疗卫生等22项市民待遇,这让每一位在晋江的外来务工人员时刻感觉到成为“新晋江人”的幸福。
更值得一提的是,晋江把流动人口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创建总体规划,组织流动人口参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创建活动,通过树立流动人口优秀典型、把流动人口纳入“平安家庭”创建范围、评选和表彰一批流动人口“平安家庭”,营造了和谐共融良好氛围。
体系四 矛盾预防化解
“大调解”化干戈为玉帛
在当前形势下,各种矛盾纠纷复杂多变,手段单一的矛盾纠纷调解方式难以奏效,晋江通过创新矛盾化解办法,构建“大调解”体系,凝聚多方合力,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全市共排查矛盾纠纷2446起,化解2382起,化解率97.38%。
建立民众咨询投诉中心,开通书记市长信箱、市长专线、网上信访等,晋江着力畅通民意诉求通道渠道。实施矛盾纠纷滚动排查机制,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逐一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办理程序和办结时限,有效预防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积累和激化。
在矛盾纠纷的调解处理工作上,晋江也有所创新,建立了矛盾纠纷多元调解联动指挥中心。该中心研发“大调解”综合管理平台系统软件,集信息上报、过滤、评估、预警、督查、联动的后台服务和可供群众查阅的门户网站于一体,延伸到全市各类基层调委会。实现矛盾纠纷“一网录入”、案件全程跟踪、自动风险评估升级,实行四级预警和三级督查。把信访路线图纳入范畴,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进行调处。同时,针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成立医疗、道路交通、涉台民间海事纠纷等7个专业调委会,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一般矛盾纠纷不出镇(街道)、疑难纠纷不出市”。
体系五 公共安全保障
立体防控构筑“公共安全网”
去年晋江市组建由100人的市级巡逻防暴中队、740人的镇级巡逻机动中队、2925人的村级专职巡逻队组成的市镇村三级巡防体系,布下覆盖城乡、快速联动的“防控管打”治安巡防网络。该体系启动以来,公安110指挥中心接抢劫警情同比下降23%,接盗窃摩托车警情同比下降29%。
各镇(街道)、村(社区)也采取多种方式,共同撑起覆盖晋江全市的“公共安全网”。晋江灵源街道在晋江市经济开发区内实行“百厂联防”,提升企业的治安保卫能力;磁灶镇东山村通过充实巡逻队伍力量,增设全球眼电子监控探头,构建“网格化”防控格局。
在全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功构建出晋江社会治安大防控模式的同时,晋江也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成立晋江市社会管理应急指挥中心,整合治安、防汛抗旱、市政管理、安监、环保等23个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指挥管理平台,集110、119、122、120等为一体,负责统一受理全市各类突发事件和应急求助的报警。完成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村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模式。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织成一张精细、高效的“公共安全大网”,将晋江的城市、乡村全部覆盖在内,构建“平安晋江”。记者 陈凌鹭 通讯员 蔡鸿铭
·福建晋江:优化管理服务体系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福建晋江:外来工子弟学校与公办学校享受一样待遇
·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法院司法服务群众工作调查
·晋江依托异地商会创新流出人员人口计生服务机制
·在晋江发现爱的故事
·服务是最好的管理 晋江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掠影
·服务是最好的管理 晋江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掠影
·晋江市召开创建“中国爱心城市”动员大会
·晋江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
·福建晋江:实施干部下基层双“百千万”工程
·晋江民营企业“二次创业” :后危机时代的又一轮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