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厦港社区的熊阿姨是在坦然的安全感中度过的——她成为厦门社区医院开放签约服务中的一员。
“民生以健康为基、健康为要,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累’三大顽疾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有力举措。”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表示。
作为福建省率先提出“慢性疾病一体化管理”办法的城市,厦门在糖尿病和高血压两类疾病中试验,推行社区医院开放签约服务。所谓社区医院开放签约,即建立全科医生与慢性病患者签约服务关系,用签约的形式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及权利义务。签约患者享受部分检查项目免费的优惠。换句话说,今后厦门市民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智能信息系统 破解看病难
厦港社区的黄毅钦对于“家庭医生”的初次认知,源于一次“被驱赶的经历”。
2007年,黄毅钦去大医院看病,从早上8点等到了12点。他刚踏进门,医生就说:“下班了,下午再来吧。”那时他站在冬天的大风里发呆,第一次感知了看病难。
今年5月,黄毅钦听说厦门在全市二甲以上公立医院的专科医生及社区中心全科医生中使用了“厦门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病一体化管理专用软件”。患者只需在大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系统就会自动将信息发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的全科医生将随访并建档。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黄毅钦走进了医院。
他在医院电脑上看到,慢性病一确诊,系统就会跳出窗口提示医生询问患者,填写相关资料,并传送到患者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看到如此智能化的信息系统,我马上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书》。”黄毅钦兴奋地说道,“现在,就医过程在社区卫生中心都有很详细的记录。重要的是,我可以随时向家庭医生咨询健康问题,看病再也不难了!”
五项免费服务 破解看病贵
“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就能享受到家庭医生提供的五项基本服务。”日前,家住瑞景新村小区的张女士看到一封“致居民的信”后兴奋不已,“咱老百姓看医生的担子减轻了!”
厦门市卫生局副局长姚冠华表示,与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书》后,就可享受到家庭医生提供的五项基本服务,即每年免费为家庭中65岁以上家庭成员体检一次,体检项目至少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免费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及医学科普资料;免费为所有家庭成员建立健康档案,并实施动态管理;提供电话咨询,给予健康、预防、保健等方面指导;定期通过门诊、电话等方式对签约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管理,为其制定健康生活措施和疾病防治方案。
同时,社区中心设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自主健康管理俱乐部,有全科医生专门进行指导及健康讲座。社区中心还设立健康小屋,免费为签约者提供慢性病相关书籍、自助测血压、测血糖、测血脂、测骨密度等服务。
种种利好政策的施行,让百姓告别了看病贵的历史。
增开药品用量 破解看病累
今年86岁的钟大妈患高血压多年,经常要坐一个小时的公车到大医院常规取药。“累”,是她最大的感受。
“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姚冠华介绍说,下月起,病情稳定且连续2个月及以上服用同一药品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与所在的社区医院签约后,可以一次开取30天的药量。“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还大大缓解了大医院压力。”
事实上,厦门市卫生局在上个月就开始对原来的社区用药目录进行调整,新增了48种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常用药物,仅胰岛素一类就增加了18种。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开药与三甲大医院基本一致,让患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基层医疗带来的便利。此外,厦门各医院与专科医生树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社区全科医生预约、转诊优先”的原则和理念,保证预约和转诊住院优先安排,让患者更满意,更放心就医。
目前,厦门共有38家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开放签约服务。其中,试点单位厦门新加坡友好社区医疗中心及厦港社区中心已签约1000余人。 “下一步,‘慢性疾病一体化管理’将逐步扩大到心脑血等其他慢性病,让更多的百姓受益。”姚冠华表示。(记者 林世雄 邓婕)
·厦门:“海虹模式”让居民更幸福
·厦门:让年轻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厦门市深化检察机关“四化”建设
·厦门法院坚持司法为民理念 推进司法公开不遗余力
·厦门市各级人民法院司法公开工作侧记
·厦门:“信访专业户”成调解能手
·厦门:“信访专业户”成调解能手
·厦门法院坚持司法为民理念 推进司法公开不遗余力
·厦门中院:立案、审理、执行和监管全方位公开
·厦门中级法院:正义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厦门思明区人民法院“量刑规范化”改革成效显著
·厦门思明法院推行量刑规范化 避免“同案不同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