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着诸多新任务与新挑战,但社会管理创新的各个层面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技术落后、手段匮乏等问题,亟须现代科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明确要求“发展关系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技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科技工作大有可为。
科技创新与社会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
科技进步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二战后,一些大型科技工程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理、工、经、管、文等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发展,也推动了人类经济社会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如美国的“曼哈顿计划”、我国的“两弹一星”工程均由数十万人参加,通过系统工程的成功运用,实现了各工程、各部门、各学科之间的协调协作关系,发挥了系统工程在组织管理上的效能。同时,以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为社会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创新提供了现实基础。
社会管理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和科学化水平,也需要科技手段的有力支持。党中央提出,要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在经济建设上,如何通过科学手段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与趋势的把握能力和监控能力,规避经济风险;在政治建设上,如何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建设信息平台,既便于政府问计于民、问政于民,也便于人民表达诉求和呼声,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服务效能,促进政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在文化建设上,如何依靠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资源的管理,加强网络文化的监管,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袭;在社会建设上,如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防灾减灾等方面风险的应对和管理的能力,同时,将适用技术应用到社区建设和社会服务上,为百姓提供更多、更便利的社会服务,建设安全、和谐社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如何依靠遥感、信息、物联网等技术,加强对生态环境修复、污染监测与自然资源的保护,同时,宣传推广节能减排、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等科学知识和理念,让生态文明融入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总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科技工作具有广阔的空间。
科学技术要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技术要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科学理念。社会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前提是创新社会管理理念。社会管理涉及人的管理、行为的管理、物的管理、场所的管理、组织的管理、虚拟社会的管理等等,每一项管理都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科学技术要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科学理念,如综合风险管理、系统工程、生态足迹、“地球村”、生态村镇、数字城市、低碳城市、公众参与等先进理念,指导和推动社会管理的创新实践。
科学技术要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在党中央提出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八点意见中,“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等要求都需要科技手段的介入。科技支撑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重点研发大量的社会管理适用技术、装备和产品,开发系列标准,切实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同时,科学技术要服务于社会管理方式的改革与优化,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使得社会管理方式更加科学、高效和实用。
以科学技术为引导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和模式。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是从1986年开始由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20家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推进的一项地方可持续发展实验试点工作。多年来,实验区在社会管理领域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社会事业管理与改革的创新实践,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导、科技引导、社会兴办、公众参与的有效社会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取得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成果。例如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把城市社区建设作为重点,率先提出建设、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新模式。江苏省常州市积极开展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并将该系统成功应用在公安、消防、人防、120急救等社会公共安全领域。
科技创新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应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社会管理科技支撑体系。一是在公共安全领域重点加强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科技攻关,力争实现突发事件预防控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关键技术的持续创新。二是在防灾减灾领域重点研究地震、地质、山洪、气象、海洋等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及灾害链的形成机理,建立和充实重大自然灾害综合数据库和综合灾害风险数据库,进一步推进国家应急平台建设。三是在公共物资和公共服务信息管理领域重点加强国家社会养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国家应急救灾物资调度协调系统建设、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科技强检电子信息系统建设等。四是在社会公益性服务领域重点研发远程医疗服务技术、社区医疗保障与信息管理技术;研发城镇平安社区、职能社区管理先进技术;研发科学健身专家指导系统和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等。五是在虚拟社会管理领域重点研发网络文化与舆情调查监控技术、不良网络内容识别技术等。
应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科学决策的技术支持。社会管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政策性和复杂性。如何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既有制度层面的问题,也有政策层面的问题,还有技术层面的问题,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目前,我国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公共政策研究不足,制约了社会管理创新深层次推进。有必要依靠行为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国家经济社会重大问题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并对其发展趋势和潜在风险进行情景分析和超前研判,为国家公共政策的出台提供科学依据。
应大力推进地方社会管理机制和模式的创新实践。“十二五”期间,要继续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平台,开展社会发展综合管理实验试点工作,探索社会事业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机制和模式。选择部分实验区,突出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特点,因地制宜,抓住制约社会管理创新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社会保障、民生改善、医疗健康、社区建设、弱势群体保护等方面开展管理改革与机制创新,先行先试,摸索经验,发挥实验区的区域示范带动作用。
应加强对科学技术发展潜在风险的评估与管理。在大力发展核能、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核电技术、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科技发展应用存在的不确定性的研究,对技术发展存在的潜在环境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以及社会伦理等方面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和制度化管理。
(作者:马燕合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
·社会管理创新一定要立足于幸福百姓
·以巡视监督助推社会管理创新
·项目化推进:检察室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
·共话社会管理创新 第四届中国法学博士后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政协常委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谈社会管理创新
·法治与社会管理创新论坛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