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部门要闻> 公安部

公安科技奖:催生更多服务警务实战的科技利器

2012-09-24 15:03:3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你们的视频信息综合应用系统与国内其他系统相比优势在哪里?利用这个平台可以在海量的视频库中进行线索或者视频信息的搜索定位误差率有多少?”

    9月20日上午,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科技通信处民警李石华以答辩人的身份,带着自己的“警务视频监控与应用关键技术体系研究”项目参加了2012年度公安部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会。在15分钟的答辩时间里,来自国内公共安全领域的24名专家对李石华和他的伙伴们轮番提问。

    “第一次参加科技奖的评审,难免有些紧张,但还是比较完满地回答了专家提出的问题,专家提出的一些问题与我们课题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不谋而合。”

    在李石华看来,他参与研究的视频信息综合应用系统还有很大潜力等待挖掘。而这个项目从研发至今已经历了将近5年的时间。

    记者了解到,公安科学技术奖励体系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实战需求为导向,催生出许多应用于警务实战的科研成果,而成果的不断推广应用又为提升公安机关实战能力和警务效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参评项目与实战紧密结合

    此次公安部科技奖励评审会共有17个项目参与答辩,答辩时间从20日上午8点半持续到下午6点半。

    记者注意到,这17个项目几乎都和实战紧密相关。

    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申报的 “高速公路网典型事故预防与交通事件应急管理系统”为高速公路紧急避险车道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持。

    而 “千万人级指纹自动识别和全国异构系统查询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研制了高性能的快速比对技术和指纹比对系统,比对速度达到了30多万/秒·卡。在2011年5月8日发生的故宫博物院盗窃案的侦破中,这项技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些年公安部科技奖参评项目本身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这些项目与公安业务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了公安机关的战斗力,体现了科技对于公安工作的支撑作用。”多次参加公安部科技奖励评审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范维澄说。

    公安科技奖励引领科研创新

    “我参加评审好多次了,不仅项目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而且越来越贴近实战。不光是科研院所,在基层也有不少项目达到了很高的技术水平,这体现了我们公安科技奖励对基层创新的引领作用。”评审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主任法医师刘超说。

    记者注意到,此次参评的很多项目都是从基层实战出发,并且在实战中不断研究、琢磨得以完善。深圳市公安局科技通信处等单位申报的 “警务视频监控与应用关键技术体系研究”就是典型的例子。

    “为了解决视频摄像头建设规模迅速增长与应用面狭窄、效益与管理水平低下之间的矛盾,我们从视频系统的互联和综合应用入手,挖掘视频技术在公安业务上的潜力,解决了超大规模视频互联互控、海量视频研判、视频资源和信息资源整合、覆盖多警种视频联网应用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在实战中一点点摸索出来的,最后才形成了整套体系。”李石华说。

    “公安部科学技术奖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紧密贴合实战需求,突出应用。这也是一种导向,鼓励科研从实战出发,更好地服务于实战。”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总工程师朱抚刚说。

    契合实战,服务实战,提升公安科技的创新能力,公安科技奖励无疑是最有效的催化剂之一。

    近年来,公安科技奖励体系逐步丰富、完善,除公安部科学技术奖之外,还设立了“公安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等奖项。自2006年起,共有27个公安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人获公安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68个项目获公安部科学技术奖,253个项目获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

    “这些奖项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对科技创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激励作用,而一大批优秀科技成果在获奖后知名度、认知度迅速提升,得以在公安机关迅速推广应用,为提升公安机关维护稳定、打击犯罪和执法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局长厉剑表示。

    “参与评审这么多次,我最希望的是,我们的获奖项目在拿奖之后,在实战中不断地发挥效力,成为提升警务工作的 ‘利器’,不断推动公安科技向前进步。”刘超说。(记者 武忞)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