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英模

把警务室安在自己家里面

2012-09-24 15:02:1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警务室是社区民警的“阵地”,重庆市秀山县公安局社区民警廖昌进把这个“阵地”安在了自己的家里。近日,记者探访了这个家庭式警务室。

    拿出自己的家当警务室

    从秀山县城驱车半小时便来到官庄村,村头干道旁一幢两层农舍上的牌子格外醒目:重庆秀山县公安局官庄村廖家湾警务室。“这就是社区民警廖昌进的家。”随行的县局政治处主任杨小林指着农舍说。

    走进近30平方米的警务室,房间墙壁雪白,挨墙放着一排接待群众的凳子,一面墙上正中整齐挂着警务日志、处警记录等一排文件夹,另一面墙上挂着警务室职能、岗位职责和辖区地图。警务室的办公桌、文件柜、台式电脑井然有序……

    记者看到,廖昌进的家并不宽敞,腾出当警务室的原来是家里的客厅。“家里是变窄了点,但为群众服务却宽了许多。”廖昌进笑着说。

    “在这里设立警务室的事没有廖昌进自告奋勇可能就黄了。”杨小林告诉记者,2007年,县局下决心在人口近万的望高、新庄、雅都3村设立警务室,而地处中间的廖家湾是最理想的选址,可在租用警务室用房时,要么是村民腾不出空房,要么是租金过高,一直没能确定下来,县局曾打算建一个警务室,但却因选址不理想、资金一时难到位、建设周期较长等原因最终没能实现。节骨眼上,在官庄派出所当民警的廖昌进自告奋勇找到县局领导说出自己的想法:他最熟悉那里情况,他家符合条件,也能腾一间房子,警务室就安在他家。就这样,廖家湾警务室选址问题解决了。当局领导提出每月支付一定租金时,廖昌进说:“社区民警维护治安、服务群众哪有收钱的理?我一个子儿都不要。”

    一周之后,廖昌进的家庭警务室开张了,“重庆秀山县公安局官庄村廖家湾警务室”的牌子挂上家门,四面八方的群众赶来放起鞭炮祝贺。廖昌进郑重向大家宣布:“从今往后,警务室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就在警务室,这里的大门24小时为你们敞开。”目睹这一场景,村民杨大明说:“这下可安全了,派出所开到我们家门口了。”

    奔波在田间地头现场办公

    大门天天开,民警天天见。

    廖昌进的家庭警务室开张后,家里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天天都是群众满座,村民有事无事都喜欢到警务室来坐坐,欢声笑语充满警务室,廖昌进也从中了解了不少社情民意。

    说起这个家庭警务室发挥的作用和廖昌进的敬业精神,村民罗大姐深有感触。去年7月的一个深夜,罗大姐两口子为鸡毛蒜皮的事拌嘴,结果矛盾升级,她丈夫拿起木棍就要动粗,情急之下,罗大姐给廖昌进打了求助电话。不到5分钟廖昌进就赶了过来,廖昌进先是夺下木棍,然后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逐个开导。2个小时后,罗大姐两口子终于心平气和了,廖昌进回到警务室已是凌晨4点。

    廖昌进负责的3个村辖区面积11.3平方公里,最远的地方得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他每天在辖区开展调解矛盾纠纷、为群众提供服务等工作。

    几年前,家住望高村的田井瑶老人的老伴去世后,两个女儿也嫁到外地,加之身患重病后左邻右舍怕传染,大家都不敢接近。廖昌进了解情况后,走进了田井瑶老人的家。最开始,老人死活都不让他照顾,廖昌进对他说:“你就把我当成你的儿子吧。”从此,照顾老人成了廖昌进的一项工作。廖昌进每次去要么给老人带去水果,要么送上营养品,还不时塞给老人几十元零花钱。前年冬天,老人弥留之际微笑着拉住廖昌进的手说:“你的恩情我只有来世再报答了,谢谢了。”

    记者在廖昌进的调解记录册上看到,土地纠纷、邻里纠纷、夫妻纠纷调解等情况,调解成功率达100%。特别是每年春耕时节的土地纠纷,有时一天要调解四五起,而廖昌进化解纠纷大多是在田间地头现场办公。廖昌进的家庭警务室成立以来,共组织巡逻120余次,为群众上门服务3000余次,调解纠纷500余起,3个村实现零发案率,没有一件民转刑案件发生,解决群众困难和救助3000余人(次),警务室被秀山县公安局评为三星级社区警务室。

    舍不得辖区的近万名群众

    廖昌进的时间几乎都花在了社区警务上。女儿廖艳琴谈及父亲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他太忙了”。

    回忆和父亲相处的日子,廖艳琴说,每年都想趁着过年过节回来一家团聚,可每到过节,父亲都扎在乡里,家里看不到他的人影。10年前,她考上重庆工商大学时,父亲送她到学校报名,之后4年父亲没去学校看过一次。毕业后的廖艳琴留在重庆市区工作并成了家,她希望父亲到市区看看她的新家,却邀请了6年也没有成行。今年7月,廖昌进因痛风病情加重不得已到重庆市区治病,这次他才在女儿的新家住了半个月。廖艳琴哽咽着说:“辖区老百姓的家门他进过无数次,可进女儿的家门却是第一次。”

    高原当兵时经受的雨雪风霜让廖昌进落下了病根,痛风把54岁的他折磨得行走不便、手指变形,县局领导考虑到他的身体,建议他到县局轻松些的岗位工作,廖昌进却说:“村里的情况我最了解,群众也信任我,还是让我在那里干吧。”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官庄村的许多村民进城买房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廖昌进的家人考虑到生活的便利和就医方便,多次建议他提前办理病退,在县城过舒坦日子,廖昌进说:“我离不开廖家湾的家。”其实大家都知道,他离不开的是社区警务室。还有一句话廖昌进没有说,那就是“辖区的近万名群众舍不得他”。(记者 郑欣 袁礼碧 通讯员 王烈平)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