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江苏

创新社会管理,“和谐江苏”唱响全国

2012-09-24 13:45:5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日报 

    从“马后炮”到“早处置”,

    源头化解稳定风险

    “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江苏把加强源头治理、维护群众权益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首要任务。实行社会矛盾排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江苏在全国走得最早。

    重点招商引资的大项目因为损害了部分群众利益而被“否决”,这样的事情近几年来在淮安已经出现多次。该市探索建立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一次次及时规避了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稳定风险。

    2006年,淮安市委市政府为改变维稳工作“马后炮”的局面,积极探索全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2007年至今,全市未发生一起进京集访和重大群体性事件。全市80%以上的重大事项在通过“稳评”关卡之后,成功预防和化解了大部分矛盾纠纷。

    如今,淮安首创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已在全省广泛建立。2011年,江苏在所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点领域全面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全省完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项目5353件,同比增长104.5%。今年1至8月,又有3389件项目完成评估。

    民间纠纷,居间调解,无伤和气。调解,被誉为化解社会矛盾冲突的“东方经验”。江苏在全国率先设立各县(市、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在基层部门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目前,全省拥有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31642个、人民调解工作室2523个。每个社区(村)配备2名以上专职联防人员、2名专兼职调解员和1名以上专职综治社工。一个纵向延伸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横向覆盖各区域、各行业及社会管理各方面的调解组织网络已经建成,实现了信访问题、群体性事件全面下降,力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

    今年上半年,全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31.2万余件,调处成功率超过90%。

    从“一居”到“一网”,

    搭建全覆盖服务平台

    居家老人通过一部电话,就能24小时享受温馨、体贴、标准化的服务,这是苏州市沧浪区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通过企业化运作的“居家乐”养老服务系统。而今,这种“无围墙的居家养老”模式已覆盖全苏州的老年人。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但社区自制力不足、居委会被行政事务缠身等问题,一直是社区创新的难题。

    深层矛盾“逼”出了南京市建邺区的社区体制大变革建立“一委(社区党委)一居(社区居委会)一站(社区管理服务站)一办(社区综治办)”的社区管理“建邺模式”。这样的架构让党务、居务、政务在社区分设共建,居委会脱离了大量行政事务,回归了自治职能。

    “四位一体”的社区管理创新模式,实质性地解决了政府服务职能向社区延伸的问题,同时也调动了居民自治的积极性。由中组部、民政部、中国社会学会等组成的专家组调研后认为,“建邺经验”具有推广价值。

    目前,全省城市和农村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覆盖率已分别达到了50%和35%以上。从养老托幼,到劳动就业、社会救助、医疗计生、平安建设;从日常生活,到文教、体育、娱乐、残疾人康复,“四架马车”各司其职,社区服务的内涵不断拓展,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基层不牢,地动山摇。类似这样的“强基固本”工程在江苏各地全面推进,一个以综治组织为龙头、以基层政法队伍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补充的基层政法综治组织网络正在全省织就。目前,全省所有乡镇(街道)都建立了政法综治中心,1.5万余名工作人员精心搭建起一个个“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社会管理联抓”的工作平台。

    从“农民工”到“新江苏人”,

    齐心共建和谐家园

    8月19日上午,南京市玄武区红山街道的培训中心,外来务工人员小程正在学习电脑打字,“学会打字后,我再找工作就容易多了。”小程敲着键盘笑道。

    在红山街道,像小程这样的流动人口多达4万余人,占辖区总人口的50%。以前,他们被称为“农民工”;2009年开始,他们有了一个充满温情的名字“新南京人”。红山街道打造的“新南京人五分钟服务圈”,让他们在五分钟的路程内,便可享受就业培训、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子女就学和公共卫生等便捷服务。

    而早在2005年,苏州就提出了“新苏州人”的概念,制定实施了“新苏州人计划”,在就业、培训、医疗保险等方面与城镇居民实行“三等同”。从去年4月1日开始,苏州更是在全省率先向新市民发放居住证,以替代使用多年的暂住证。到目前,已实现符合申领条件的流动人口居住证发放全覆盖。

    在苏州试点的基础上,省内其他城市也开始实施居住证制度。到2013年底,全省流动人口居住证集中换发工作将基本完成。

    不管是“新南京人”,还是“新苏州人”,他们都是“新江苏人”。作为拥有1700多万流动人口的江苏省,如何管理和服务好这些“新江苏人”,是社会管理的新课题。江苏前瞻性地探索出了一套社会管理新方式,比如将流动人口纳入社区集中服务和管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便利。目前,全省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区总面积逾3000万平方米,集中率达44%,部分县(市、区)超过60%。外来人口超过1000人的乡镇(街道)全部建立外来人口管理站,政府出资招聘了9万名专兼职协管员,融管理于服务之中。

    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借助房屋中介采集暂住人口信息、流出地流入地信息交换等做法,实时采集流动人口信息,逐步建立以证管人、以业管人、以房管人等机制,既提升了治安管控能力,又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徐波]
相关报道

·江苏:创新社会管理,解难题利稳定促和谐
·江苏昆山淀山湖镇:社会管理“强”根基 创新服务“润”民心
·江苏要求如期完成社会管理创新工程
·江苏徐州九项重点指标监测社会管理创新
·江苏无锡奋力推进社会管理强基工程
·江苏徐州泉山区推行“四网合一”细化社会管理

·江苏徐州泉山区推行“四网合一”细化社会管理
·江苏结合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江苏高院党组部署项目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江苏推进社会管理"红袖标"群防群治队伍达9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