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基层基础

公共文化服务:进入寻常百姓家

2012-09-24 10:34:1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光明日报 

十年·大事记

2002年

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水平显著改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2006年

“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升级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按照规划,到“十一五”末期,全国农村将实现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目标,数字电影将全部代替胶片电影。

2007年

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以解决广大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充分发挥新闻出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008年

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根据通知,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2011年

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并向各地文化、财政等有关部门发出通知,就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进行总体部署,要求于2011年底之前,全国各地的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文化部、财政部共同推出“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这是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后,启动的又一个重要的数字文化建设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将建设分布式公共文化资源库群,搭建以各级数字图书馆为节点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建设优秀中华文化集中展示平台、开放式信息服务平台和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打造基于新媒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新业态,最终实现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惠及全民,切实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引导社会、教育人民和推动发展的功能。

国家发改委、广电总局编制印发了《全国“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规划》。《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村村通工程建设目标任务是,到2015年底,基本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逐步改善服务农村的高山骨干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

截至年底,全国已组建农村数字院线246条、放映队4.8万支,农村电影银幕超过5万块,农村电影全面实现更加便捷、丰富、高质的数字化服务。全年全国农村放映电影812万场,观影人次18亿,基本实现了“一村一月放一场电影”的公益目标。

2012年

全国建成农家书屋60万个,覆盖全国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提前3年完成农家书屋建设任务。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上海黄浦区打浦桥创新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方式
·天津滨海新区投入572万元提升公共文化设施 丰富百姓生活
·宁波:公共文化“天天”惠民
·文化部、财政部 “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督导调查显示全国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全面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