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上海

上海 金色天平辉耀浦江两岸

2012-09-24 10:13:1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上海高院院长应勇率全体党组成员赴上海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产权交易所调研,发挥司法职能,服务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工作。孟招祥 摄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记者深入上海三级法院,用笔记录上海法院近年来围绕保障大局、服务民生,围绕司法公正、树立司法公信而实施的一项项工作举措,用心感受这里的法官们“以忠诚博学追求法律真谛,以清廉高效实现公平正义”的职业信念和生动实践。

    风正一帆悬,天平耀浦江。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应勇说,在上海这一片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热土上,“我们要把上海法院建设成为最公正、最文明、最讲理的场所之一,要为将上海建设成为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而不懈努力。”

    能动司法保大局

    求实创新护民生

    一个月前,上海高院出台“上海法院服务和保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4条意见”,这是司法促进和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工作举措。近年来,上海法院始终坚持──

    能动司法保大局

    据介绍,该“24条意见”是上海法院围绕中央和上海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结合审判工作实际,经过深入调研而形成的规范性文件。

    “意见”强调要紧紧围绕加快推进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工作主题,“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工作主线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目标,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意见”还从刑事、民事、知识产权、金融审判、行政审判等各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对相关案件的立案、审理、执行等相关环节作出了规定。

    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为上海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法律保障,始终是上海法院的工作重心所在。

    时间拉回到上海世博会举办前的2009年。那年7月,上海制定了“服务保障2010年世博会的20条意见”。次年4月,世博会历史上第一个专门审判机构──世博法庭,在上海浦东法院诞生。在半年多时间里,该法庭共受理涉及42个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展馆的各类民商事纠纷143件,全部实现案结事了;共接待群众法律咨询等8000余人次,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司法的公正和高效,受到中外当事人的称赞。

    在此前后,上海高院党组还先后制定了应对金融危机服务经济发展的11条意见、服务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30条意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18条意见、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意见等司法政策文件,为全市法院更好地发挥服务大局的审判职能作用指好了路、定好了调。相关意见获得了上海市委、最高人民法院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日前,一名澳门地区的公务员专门致信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对上海法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深表感谢。上海的法官们用他们的真诚、敬业诠释着司法为民的工作宗旨——

    求实创新护民生

    写信的当事人经历了一起房产纠纷案件的执行过程,亲身感受到了上海闸北法院执行法官迎难而上的工作态度和周到细致的执行艺术。

    在上海,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上海法院注重工作机制的创新探索,将司法为民、诉讼便民真正落到实处。

    去年8月,上海法院“在线服务”系统在运行一年之后又新添一个“成员”——“律师平台”。该平台的开通,标志着上海对专业化法律服务机构网上直接立案制度的确立。凡获得“身份认证”的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对其所代理的案件可直接在线进行立案申请、联系法官、递交材料、查询进度、签收文书等诉讼事务。

    记者在上海法院网上看到,“在线诉讼服务”的蓝色板块十分醒目。在该平台的“当事人服务区”,设有办案进度查询、联系法官等6个子栏目,在“公众服务区”,则设有诉讼文本下载、诉讼费计算等9个子栏目,此外该平台还有诉讼档案查询预约等服务项目。

    “我们希望通过网络为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提供更为便捷的诉讼和法律服务,”上海高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各法院的立案、接待场所,上海早在2008年就全面开展了窗口的规范化建设,力求使当事人在这个参讼办事的第一场所感受到法院的周到、法律的温暖。

    为了更加切实地保护民生,上海法院还先后推出了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的“直通车”机制,建立了农民工工资等案件审判、执行的“绿色通道”机制,实施了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等。据统计,自2008年以来,上海法院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共缓、减、免诉讼费约5620万元。

    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市法院院长研讨班上,应勇指出,端正审判理念,优化裁判方法,提升司法能力,是人民法院遵循司法规律,履行司法职能,确保司法公正,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与迫切需要。上海法院致力于审判工作机制的探索与完善,努力做到──

    注重管理提质效

    司法的基本特性在于判断,基本功能在于明是非、断责任、解纠纷。对当事人而言,公正高效的裁判和对其合法权益的切实保护,就是他们对司法活动的最直接的要求。因此,通过加强审判管理不断提升审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始终是上海法院坚持不懈的中心工作。

    从2010年10月开始,上海三级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陆续成立。实践证明,职能的集合切实发挥了审判管理“规范、促进、保障、服务”审判工作的强大作用。

    在此前后,上海高院还率先成立了少年法庭指导处,统筹三级法院少年审判工作调研、检查、指导、管理等职能;成立了金融审判庭,对金融案件实行集约化审理;成立申诉审查庭,通过“每案必谈”、公开听证等途径,确保申诉审查工作更加高质量、高效率。

    为积极探索、逐步形成富有上海法院特色的推进法律适用统一的工作格局,力求个案公正、类案统一,上海高院制定了《关于规范法律适用、推进法律适用统一的若干意见》,从法律适用统一的多元主体、保障机制、推进路径等方面入手,通过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加强案例指导等方式,不断提高适用法律的能力和水平。

    现在,上海法院已形成了一整套由32项评估指标、20项调研指标、9项附件数据,共61项数据组成的审判质量效率评估体系,对全市各法院所有案件的节点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并进行定量、定性、定位分析,以此促进法官办案质量的不断提高。

    今年6月21日,第三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中国)”颁奖典礼隆重举行。经中国国家版权局推荐,并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确认,上海高院知识产权庭被授予“2012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中国)保护奖”。荣誉来自努力,荣誉体现水平──

    锤炼队伍强基础

    上海高院知识产权庭是此次全国获奖单位中唯一一家审判机构。它是上海法院公正、高效、平等地保护中外当事人知识产权工作的一个缩影。

    高质量的审判需要以法官扎实的司法能力作为基础,这方面,上海法院推行“人才强院”战略,开展了系统而有针对性的法官培训工作。据介绍,2005年以来,上海法官培训中心年均举办为期一周以上的各类培训班60-70期,年参训人员3000余人次。

    在新一轮五年培训规划中,上海确定了“三个素养,五个能力”的培训目标,即进一步锤炼法官的政治、专业与人文素养,着力提升庭审驾驭、法律适用、裁判文书制作、诉讼调解与群众工作五项能力,以不断适应审判工作新的形势和任务。

    与此同时,上海法院立足司法特性,积极探索“制度加科技”的法院廉政建设新机制。2009年开始,上海实行法院审判执行岗位法官配偶为律师的一方退出机制,至2010年9月,94个配偶为律师的法官家庭全部实现了一方退出。

    去年,上海开发了“廉政风险环节监督提示系统”,梳理出审判、执行等环节共3个方面、9个类别、60个风险点,实现对廉政风险节点的跟踪监控,从而使权力运行的过程更为透明,内部监督的机制更为有效。(记者 卫建萍)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