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一场关于警队核心价值观的讨论活动在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拉开大幕,“忠诚、正义、为民、奉献”的警队核心价值观,成为深圳警队上下一致认同的价值理念。然而,作为一项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的灵魂工程,仅靠传统的教育灌输难以浸润心灵,将这一“虚题”做实,需要通过一系列配套制度和具体活动来承载。其中,通过各种文化建设,开展“文化育警”活动,成为深圳警队破解价值观培育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文化是一种承载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民警感受到的不再只是忙忙碌碌的工作,更能感受到警队的生机活力,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自己在大集体中的个人价值,从而将警队的心牢牢地凝聚到一起。”深圳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李铭说。
倡导“八小时以外”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八小时以外的民警生活方式”曾是李铭刚上任时在全局开展的一项调研课题。调研中,不少民警表示,深圳警队工作任务繁重,“能不加班就实属不易”,“稍有空闲,想干的事情就是睡觉”;也有民警反映,深圳作为特区,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呈现多样性,浮躁、逐利风气开始侵蚀警队,“相互约着喝酒是能想到的几种仅有的有效减压方式之一”。
深圳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朱建伟说,从2003年起,深圳警队开始大量招警,不到10年,民警数量翻了一倍,大量年轻民警的加入,给队伍思想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公安机关压力大,待遇又不比其他单位好,一些年轻民警工作便不安心,一心想着跳槽;另一方面,长期超负荷工作给民警的身心健康、家庭关系都带来很大负面影响,职业认同感、荣誉感明显下降。”
“培养民警的核心价值观,应让民警在警队里找到家的感觉。”李铭提出,要让每一名民警都融入群体之中,在紧张工作之余要有积极向上的业余生活。“社会上有些单位虽然薪水高,但员工却缺少幸福感,很大原因是这些单位没有良好的工作氛围,没有形成团队的向心力。这些光靠干活是解决不了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特长,如何鼓励培育积极健康的个人生活情趣,为民警的特长发展找到“组织”,成为深圳市公安局 “文化育警”的切入点。2010年,市局决定组建文体活动属会(“属会”是借鉴香港的提法,指单位内部的社团组织),搭建全警文体活动平台,以努力实现每位民警至少参与一项文体活动的目标。目前,全局已成立8个社团组织和19个文体单项属会。
依托单位“专业”优势保障属会建设
按照深圳市公安局文体活动单项属会组建方案要求,由市局领导牵头,分别依托具备相关优势和基础的单位组建各单项属会和社团,市局工会、公安文联、前卫体协负责指导,各属会以会员制形式组建并开展活动。
深圳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王依军说,深圳公安文体属会建设有两大特点,保障了属会活动的落地运行。一是由市局领导牵头,每位市局领导牵头两到三个属会,每个属会的依托单位领导为具体负责人,保障了属会在组织协调、经费开支上“有人管、有钱用”。二是在属会依托单位选择上 “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广大民警参与的积极性。
在市局领导的重视下,各属会活动开展得风声水起。以读书会为例,2011年,读书会通过网上注册方式,发展157名有读书兴趣爱好的民警为注册会员,积极组织宣传“读好书、品妙文、荐精品”读书活动,各分局全部积极响应,近200名民警撰写了读书心得,发表文章673篇。
按照“一警一爱好,一队一特长”的“文化育警”倡议,目前,深圳市公安局已有三分之一的民警成为了市局各属会会员,加上各分局成立的相关属会,几乎每位民警都在自己的业余生活与单位属会间找到了“契合”。
多样属会提升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
丰富多彩的属会以“润物细无声”的举措,为基层警队注入了新鲜血液,提高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福田分局预审大队民警杨刚说,由于工作忙,以前下了班就想睡觉,其实自己很热爱运动,分局篮球属会成立后,每周一次活动,让自己又找回了活力,“只有更加热爱生活,才会更加努力工作。”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人的工作水平与他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面貌息息相关。用文化潜移默化地滋润民警心灵,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文以载道’的影响力是长远的、不可低估的。”大亚湾分局局长崔占君说。
网警支队政秘科民警刘轶凯是自行车会的秘书长。他告诉记者,属会活动在改变警队精神面貌的同时,也为同事之间的交流搭建了平台。“在这里,你能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我们还有自己的短信平台、微博空间,大家的距离被共同的爱好拉近了。”
拉近的距离还不止警队内部。依托大亚湾分局成立的民乐会已在核电基地小有名气,核电公司、大鹏鹏程社区新春晚会上,分局表演队都会登台献艺,并以此作为创新社会管理和开展“大走访”活动的重要内容,创作表演紧贴企业和群众实际,密切了警民关系,辖区群众主动担当起治安员、信息员的角色。
多种文化建设形式培育警队核心价值观
除了属会建设,深圳警队围绕核心价值观构建所开展的一系列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警营文化阵地建设和工会活动,也在温暖着广大基层民警的心。
深圳市公安局一楼西大厅设立的英烈祭祀坛庄严肃穆,每年新警入警、清明祭英烈,都要在这里缅怀牺牲的公安英烈。福田分局预审大队民警杨刚说,这些仪式让他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警察职业的奉献精神,“尤其是想到自己身边牺牲的战友,参加一次,精神就受到一次洗礼。”
深圳市公安局教育训练处教育科科长孙雪松告诉记者,从2009年起,新警入警、民警退休、英烈追怀、模范称号授予等仪式,在市局成为传统惯例,按照《深圳市公安局重大礼仪规范》规定,凡是警察职业生涯的重大关口,都要有相应的礼仪规范,以提升民警的职业归宿感和自豪感。
在丰富民警业余生活方面,深圳市公安局工会也不遗余力。大运会筹备期间举办各种英语讲座、组建“青年反扒能手训练营”、为民警团购电影票、与相关单位合作举办青年交友联谊活动、聘请专业教练员为民警开展文化艺术培训活动等,都深受民警欢迎。
李铭告诉记者,“文化育警”是一项极有丰富内涵的公安职业特色的专业工作,不能简单理解为唱唱歌、跳跳舞,更不能作秀,只有紧贴公安工作实际,反映民警实际需求,将职业价值感教育蕴含其中,文化建设才会有生命力。(记者 王伟 周保军 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