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惠州举行的建设幸福广东现场会上指出,建设幸福广东的主体工程,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目的是要缩小城乡、区域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命题——主体工程
破题——勇当改革试点
2009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今年惠州被省里确定为全省首个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市,将通过试点为全省创造经验。惠州用三个月时间制订了实施方案。该方案覆盖社会各个层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各个细则,再加上各个县区的实施方案,形成了一个纵向与横向的方案体系。方案内容涉及到公共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交通等诸多领域。
论道——集中财力办实事
承担着为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路的重任,这担子可不轻。自汪洋书记2008年要求惠州建设“惠民之州”以来,惠州坚持“人本立市”战略,集中有限财力为老百姓办大事、办实事。
今年上半年,惠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支出达32.4亿元,占全年计划投入的40%多。截至8月底,全年计划实施的210个项目中,已启动的有170多项,完成任务的有60多项目。
财政体制创新“横向转移支付”以强补弱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政府投入作为支撑,虽然近年来惠州财政收入增速较快,但是在财力上,跟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财力拼不过,就拼机制创新。近年来,惠州每年将新增财力的70%用于民生建设。
此次改革,惠州着力探索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的四大机制——资金投入保障机制、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多元参与供给机制和考核监督评价机制。在备受关注的资金投入保障方面,惠州首先在财政体制上“动刀子”。惠州确保市、县(区)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适当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建立市级专项统筹资金,用于加强全市基本公共服务薄弱环节。
财政体制上有不少创新之举。其中一个就是运用“横向转移支付”,加大从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力度,来促进财政均等化,惠州计划每年从市属各县、区统筹约3.1亿元财政资金,分配时根据各县区贫富情况进行分配,比如最富裕的大亚湾区基本不补贴或者最多按比例补贴10%,而惠东、龙门等县享受的补贴比例可高达70%-80%。
还有一个颇具创新性的举措,惠州通过改革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方式,经营性国有资产根据不同性质和现状,按企业上年经营管理的国有资产净值的一定比例收取租金,全额用于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据悉,通过此举每年财政预算就可统筹资金约9000万元。
缩小城乡差距公共服务资源优先流向农村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在惠州,所辖县区中既有经济较为发达的惠城区、大亚湾区,又有地处山区的惠东县、龙门县,某种程度上是全省的缩影。
为此,惠州建立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引导各种公共服务资源优先流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在龙门县龙潭镇,当地人称,全镇最好的建筑物就是学校的教学楼。这得益于龙门县通过创建教育强县、教育强镇,花大力气提高农村学校的“硬件”。
惠州还提出大力探索推进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优质资源共享机制,提升农村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的“软件”水平。比如建立完善公办学校师资的城乡定期交流机制,实行市域内的“名医”定时定点“巡诊”制度等。
在教育方面,惠州的城乡教育联动发展计划已经开展多年,优秀教师下农村,农村教师进城区;在就业方面,通过开展免费技能培训班,让不少农村富余劳动力找到满意的工作……
如今惠州城乡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8年的3.19∶1缩小到去年的2.46∶1;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0938元,增长20.5%,增幅连续5年达到两位数,连续6年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
享受普惠阳光异地务工人员加快“融城”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早就说过,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居留于城市。众多的异地务工人员从外地来到惠州工作,自然期待着能够在这座城市“诗意般地栖居”。
惠州是一座“包容四海”的城市,“老客家,新客家,来到惠州就是一家;本地人,外地人,在惠工作就是惠州人。”这样一句话在惠州流传甚广。惠州提出,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
在9月1日开始申请的惠州中心区三个公租房项目中,首次将异地务工人员纳入申请者范畴,惠城区提出,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完成义务教育后,可根据本人意愿,在惠州参加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并与户籍学生享受志愿填报、学校录取、学费缴交等方面的同等权利;惠州年内计划推出“岭南通·老年卡”,届时65岁以上在惠州居住超过半年的外地老年人办理该卡后,可像本地老年人一样持卡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
范例
贫困大学生读书
“一个都不能少”
在建设幸福广东现场会上,汪洋书记提出,不能让考上大学的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上不了大学。惠州市委、市政府迅速贯彻落实,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主持召开专题研讨会,要求惠州市率先启动。8月1日,惠州正式启动“一个都不能少”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项目,为全省探路。
为了保证资助资金的落实到位,惠州市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解决资金问题:各级财政分担一些,从“6·30广东扶贫济困日”各级组织的社会慈善捐赠资金中安排一些,同时也发动社会力量捐赠凑集资金。
据了解,惠州市“一个都不能少”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项目启动以来,675名符合条件并且向各级教育部门提出资助申请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全部得到了资助。
毕业于博罗华侨中学的美术生石前就是受益者之一,他今年考上中央美院,但1.5万元的学费让他和家人十分犯愁,父母工资微薄,家徒四壁,幸好有了这个资助项目,帮他圆了大学梦。(撰文/罗锐 彭丽 刘君)
·惠州大亚湾开发区拟建应急救援基地
·广东惠州:以百姓幸福感为纲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广东惠州手机版网上办事大厅试运行
·广东惠州打造法律服务新模式
·广东惠州推广“全科医生团队上门服务”
·惠州打破户籍限制 外地老年人持卡可免费坐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