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观看庭审,已经成为河北省廊坊市法院落实公开审判原则,推行阳光司法,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方式。
《法制日报》记者20日从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通过庭审直播、庭审观摩、裁判文书评查、法院文化建设等系列措施,廊坊全市法院正自外向内地规范法官执法行为,审判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网络直播开辟监督新通道
廊坊中院民二庭副庭长曹怡主审的案件曾进行过网络庭审直播,作为一线审判人员,他坦言,“一开始时压力很大,有时直播前甚至会失眠”。
“由于法庭是处理矛盾的地方,意外情形经常出现,比如当事人突然情绪激动、相互谩骂等,我们在直播前需要准备多种应对方式。直播后也会进行视频回放,通过同事间的相互交流,不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曹怡说。
一位网友观看庭审直播后在网上留言:“直播庭审开辟了新的监督通道,可以更好地维护民众权益。”
廊坊中院院长王越飞介绍说,每个在网上直播的案例,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在保护好当事人隐私的前提下,这些案例对廊坊各级法院办理类似案件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也能对企业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工作起到指引作用,避免之后出现类似的法律纠纷。
“为进一步规范法官执法行为,实现透明司法,让群众了解司法进程、监督法官审判行为,我们争取今年全市法院系统网络直播庭审1000件案件。”王越飞表示。
评判文书人人能当审判长
一批特殊的旁听人员——廊坊市政协委员,近日应邀到廊坊中院观摩庭审,并对法官表现进行评判。庭审开始前,每个人都拿到了一份有20多个项目的考核评判表。
“从拿到考核评判表的那刻起,我就感觉到了身上的责任与压力,担心因为自己不是专业法律人可能出现评判偏差。”一位政协委员说。
“考核评判表通过细化各个大评分项下的小项,让没有受过法律培训的人也能客观地对法官的庭审表现作出评判。”廊坊中院审判管理办公室法官王建军解释说,庭审评判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监督减少审判程序中的瑕疵,确保程序公平与实质正义。
廊坊全市法院还开展了以“消除裁判文书瑕疵,提高裁判文书质量”为目标的裁判文书评查活动。
“结案前,质量检查员会对所有的裁判文书进行检查,合格后才能进入电子签章系统,每月还会采取抽查交叉互评方式进行评查。”曹怡认为,裁判文书评查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法官制作法律文书的能力,减少了文书的错误与瑕疵。
“要通过庭审观摩评查与裁判文书评查等活动,提升法官业务能力、诉讼引导能力和庭审应变控制能力,争取做到能开庭、会开庭、开好庭,人人都能当审判长。”王越飞介绍说,截至今年8月,廊坊法院系统已开展庭审观摩315次,评查裁判文书4110余份。
构建法院精神促法官自控
为探寻规范执法活动的有效方式,廊坊市法院提出了“内生与外控”有机结合的司法管理模式。
“为有效推动法院执法规范化活动的开展,需要从法官自身内部管理以及外部约束制约等方面展开。短中长期活动的推进需要有不同的支撑形式。”王越飞认为,要依托短期的内在教育与外在的制度保障,强化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构建法院文化,形成独特的法院精神。
“作为文化宣传与建设的直接负责人,我很清楚开展文化建设给干警带来的变化。”廊坊中院宣传处处长高占国说,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有助于从法官自身及外部制度上落实执法规范化,进而推动法院整体业务水平的提升。数据显示,去年,廊坊全市法院结案率8.74%,同比上升5.9%,上诉率19.22%,发回重审率2.44%,改判率0.48%。(记者李恩树见习记者蒋皓)
·河北廊坊法院诚信平台大增“老赖”失信成本
·廊坊953个低收入户迁新居
·[视频]真相调查:河北廊坊入室抢婴案真相
·河北廊坊超100亿资金投入地下 暴雨来市区零伤亡
·河北廊坊多部门联手杜绝开豪车吃低保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