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部门要闻> 公安部

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为“黄金水道”带来安宁

2012-09-20 14:37:4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9月19日的昆明街头一如往日的热闹,不少人都在议论制造湄公河“10·5”惨案的糯康等人将接受审判的话题。几百公里外的西双版纳关累港,一艘艘商船鸣笛启航,湄公河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今年7月,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先后访问老挝、缅甸、泰国,他在与三国领导人会见中多次强调,愿同三国一起努力,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合作机制建设,使湄公河真正成为和平之河、友谊之河、合作之河,以更好地造福于沿岸各国人民。

    与此相呼应的,是四国的一系列不懈努力:在侦破“10·5”案的同时,中国警方与老、缅、泰三国深入开展务实合作,建立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层面多层次、多角度的执法安全合作模式,各国积极推动建立湄公河流域联合巡逻执法机制,携手维护湄公河流域安全。

    “黄金水道”危机四伏,联合巡逻执法应运而生

    全长近5000公里的澜沧江——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被誉为“东方多瑙河”。2001年中老缅泰 《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定》实施以来,四国在商贸、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全面展开,这条国际河流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可是,就是这样一条重要的经济生命线,在给流域各国人民带来繁荣和发展的同时,也引来一些不法分子的垂涎,犯罪案件时有发生,给这片水域投下了重重阴影。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说:“仅2008年以来,中国警方就接报28起发生在湄公河上的针对中国公民和商船的劫持、绑架等案件。”

    这一问题也引起了中国及相关国家的高度重视。早在1995年5月,云南西双版纳州公安局就成立了澜沧江水上分局,专门负责江上和流域治安、航运安全。2004年,云南警方与老挝、缅甸和泰国地方警方推出禁毒项目,共同打击湄公河流域的跨境贩毒。

    不过,由于湄公河流域的特殊性,尤其是“金三角”地区位于多国交界处,各国执法难度很大。

    2011年10月5日,震惊世界的湄公河惨案发生,13名中国船员被残忍杀害。惨案的发生对湄公河航运造成极大打击,航道内的船只数量锐减九成,甚至一度全面停航。

    在迅速对案件展开侦查的同时,尽快建立维护湄公河国际航运安全、打击跨国犯罪的合作机制被有关各国提上议事日程。

    2011年10月31日,在中方的倡导下,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会议纪要》,发表了《关于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的联合声明》。

    为落实联合声明,中老缅泰四国执法安全部门代表于2011年11月在北京举行了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部长级会议,会议同意自2011年12月中旬开始,在湄公河流域开展联合执法,以共同维护和保障湄公河流域安全稳定、促进湄公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员友好往来。同时,各方就设立联合指挥部、首航仪式日期等问题达成共识。

    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一系列工作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推进:云南公安边防总队20天完成人员集结组训、25天完成所有通信网络连接、30天完成船只改造、50天完成水上支队组建……

    12月9日,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联合指挥部(简称“联指”)在云南西双版纳关累港正式挂牌成立。次日,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首航仪式在关累港举行,中老缅泰联合巡逻执法船队从这里出发,执行联合巡逻执法任务。12月13日下午,参加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首航的3艘中国巡逻执法船顺利返航抵达中国关累港码头,联合巡逻执法首航全线安全圆满成功,开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执法安全合作的新模式。

    截至目前,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已成功开展5次,共派出执法船艇29艘次、人员737人次,历时18天13夜,航时185小时,航程2550公里。

    各方不断探索增进互信,合作机制愈发完善

    作为一个创举,联合巡逻执法的很多工作都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为了确保巡航顺利进行,在每一次执行巡航任务前,云南公安边防总队都会进行周密部署,与老、缅、泰研商勤务计划。“在巡航过程中,建立前线指挥部、船艇编队、任务船艇三级指挥机构,妥善处置突发情况。任务完成后,召开勤务总结会,制定整改推进计划,确保每次勤务有收获、有进步、有突破。”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副总队长朱德忠说。

    在一次次的合作中,各方的互相理解和信任也不断加深,合作机制愈发完善。巡航中,各国指挥官互相登上对方执法船,了解设备情况,交流工作体会;泰方为中方执法船进行油料补给,中方援助缅方99件船艇配件。中方指挥官还曾乘泰方巡逻艇前往清盛港,与清盛警察局、水警局执法人员在泰方打击湄公河违法犯罪执勤中心进行交流和探讨,增进相互了解,促进联合巡逻执法工作深入推进。

    “通过深入合作,四国联合指挥部的运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朱德忠说。今年3月,联指首次工作会议在云南景洪举行,联指工作规则、联合巡逻执法行动原则等文件一一出台。目前,中老派工作组12人常驻联指,缅方每月派员进驻工作5天,泰方同联指建立了24小时的联络制度,每次巡航前派出5人到联指工作。

    联指建立以来,已与老、缅、泰军警部门联络400余次,先后妥善处置7起14艘船舶报警求助事件,护航15次89艘船舶,救助遇险人员147人次,直接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要实现这么多的救助,光靠巡逻执法船显然不够,联指发挥了巨大的信息交流、沟通联系平台作用。”朱德忠说。

    自联合巡逻执法开展以来,湄公河国际航运全面恢复,往来商船数量已经恢复到“10·5”案发前的正常水平,关累港再现出入境人员往来频繁、商贸活动繁荣的景象,各国船员和沿岸居民的安全感也逐步提升。

    “维护湄公河流域的安全稳定,符合沿岸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四国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四国联合巡逻执法是一种互利多赢的好模式。”老挝巡逻执法船指挥官坎万表示。

    曾遭遇过不法分子袭击的 “恒昌号”船东叶超说:“我们希望能随时看到水上巡警的身影,能有一个长期的保护机制,让我们安全出船、安全回家。现在,中国有了这支专业的水上警队,这么多警察保护我们的安全,我们的心终于可以踏实了!”

    互利共赢,期待合作进一步深化拓展

    “四国警方在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可以有效震慑和打击湄公河流域的毒品贸易及其他针对过往商船的各种犯罪行为。然而,湄公河流域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朱德忠说。尽管糯康集团已经被摧毁,但湄公河上其他武装势力在短时期内仍然难以彻底清除,这对湄公河航道安全仍然构成威胁。

    如何进一步打击犯罪,维护和保障湄公河流域长治久安,是四国执法部门面临的一个课题。

    今年7月8日至12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先后访问老挝、缅甸、泰国,就“10·5”中国船员湄公河遇害案进展情况、推进湄公河执法安全合作、推动尽快签署《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协议》等问题交换意见,并达成多项共识。

    实际上,进一步推进湄公河执法安全合作也是老缅泰三国的共同意愿。中老缅泰四国已达成共识:将切实履行维护湄公河流域治安稳定的责任,建立安全执法合作机制,并在此框架下建立情报交流、巡逻执法、整治治安突出问题、联合打击跨国犯罪等合作机制。

    今年8月7日,中、老双方共同建设的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老挝孟莫联络点正式启动运行。该联络点位于老挝波乔省敦蓬县湄公河东岸,距“金三角”核心区仅十公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联络点具备作战训练、视频会议、补给维修等多种用途,两国执法部门同时派员进驻,开展联合查缉等执法合作。

    老挝人民军副总参谋长波相表示,孟莫联络点的建成使用,标志着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进入一个新阶段,并将提升四国联合防范打击湄公河沿岸跨国犯罪能力,有力推动联合巡逻执法常态化,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

    不少专家也对进一步深化湄公河执法安全合作充满期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亚太部博士张键认为,四国警务的跨境联合巡逻机制的职能可以逐步升级和扩大,也就是不仅仅限于打击湄公河河盗和武装护航上,甚至可以将其职能扩展到跨境打击贩卖人口、非法移民、毒品贸易、走私、地区恐怖主义等需要跨国合作的非传统安全领域。

    云南大学大湄公河次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刘稚也表示,应借四国联合巡逻执法的契机向岸上拓展,建立新的执法安全合作模式。

    朱德忠表示,未来将深入推进湄公河流域的跨国警务合作,并使其常态化、机制化,适时开放双边、多边考察交流。同时,加大巡逻密度,将联合巡逻执法工作向联合整治突出治安问题、联合打击跨国犯罪、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拓展,全面维护湄公河流域安全稳定。

    合则两利、和则共赢。联合执法,打击跨国犯罪,是沿岸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之所在。有理由相信,在四国的共同努力下,随着执法安全合作的不断加强和深入,湄公河将迎来长久的安宁和平静。 (记者 周栋梁 陈显君)

[责任编辑:陈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