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长宁

为了城市更美丽——上海长宁推进社会管理纪实

2012-09-20 09:40:0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光明日报 

    场景二

    地点:长宁区华阳街道潘东居委会 人物:张正秀 关键词:关爱

    雨露惊秋,金风送爽。9月16日,长宁区华阳街道潘东居委会主任张正秀,带着牛奶,敲开了安化路333号陈越潮的家门。

    “陈老师,您身体还好吧?”张正秀问道。57岁的张正秀,中等身材,心直口快,热情和善。

    “小张,你那么忙,很辛苦,怎么又来看我了?”陈越潮问道。今年86岁的陈越潮,前两年患上了冠心病,身体虚弱,老伴去世,子女不在身边。张正秀隔段时间就来看望他。

    “您好好休息,保重身体,有事给居委会打电话,我们会及时提供帮助。”15分钟后,张正秀起身告别。

    “建设大上海,每个人都得出力。”回到位于武夷路337弄25号的潘东居委会,张正秀告诉记者。近年来,居委会紧紧围绕“凝聚力工程”为主线,以走访、慰问、服务为目的,将楼组党建和党活动小组长、居委会条块干部有机结合,在走访中采集信息,在采集信息中提供服务。

    “人是平等的,要一视同仁。外地人是新上海人,他们的贡献和热情一点不比本地人差。”张正秀介绍,来自安徽铜陵的新上海人徐红艳,听说居委会有“千万人帮万家”募捐活动,当场捐了100元。“人家靠打工维持生活,房租、小孩上学压力那么大,还能有这样的爱心,让人感动。”

    张正秀说,她最想做的事,就是尽可能为新上海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让他们尽快融入上海。为此,居委会举办纳凉晚会、发放上海世博会门票、公交卡,新上海人生孩子坐月子,居委会都会按照上海的传统习惯,送上20个鸡蛋,两条鲫鱼……

    “生活在潘东居委会,有一种温情和亲情在流淌,有一种爱心和关心在传递。”来自安徽芜湖的初二学生小沈家庭困难,今年暑假参加区里组织的“上海一日游”活动,还得到区关工委、华阳街道帮困救助500元的“关爱基金”。他的爷爷奶奶感动不已,主动承担起打扫楼道的任务。

    偶尔也有不和谐的小插曲。今年5月,辖区内某外籍人士经常半夜吵扰,张正秀得知后,马上将问题反馈给华阳街道综治办人员,在出入境管理服务站的帮助下,这位终止劳动合同的外籍人士被遣送出境。

    “我有一个坚强的后盾。”张正秀说,居委会的6名工作人员分别负责民政、计生、卫生、治保调解、文教宣传和妇女工作,组成了一个有力的团队。

    记者离开时,抬头瞥见居委会墙上的锦旗,“关爱居民,服务人民”八个大字,熠熠生辉,分外夺目。

    场景三

    地点:长宁区志愿服务中心

    人物:倪鹂鸣 关键词:志愿服务

    9月14日,下午3点,上海兰恒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的员工小王、小李走进长宁区志愿服务中心,两人在中心主任倪鹂鸣的帮助下,不到一分钟,就完成了志愿信息注册。

    今年52岁的倪鹂鸣,当过工人,做过党建工作,始终对志愿服务事业“一往情深”,两年前退休,又被返聘到志愿服务中心。“今年6月中心成立以来,每天都有新的志愿者加入进来。这里就是志愿者共同的‘家’。”

    位于华山路1682号的长宁区志愿服务中心,大厅宽敞明亮,迎面墙上绿、蓝、红三色构成的“心”字周围贴满了孝老爱亲、助人为乐、崇尚文明、遵守公德的照片。拾级而上,志愿服务中留下的灿烂瞬间组成了一面难忘的笑脸墙。

    倪鹂鸣告诉记者,志愿服务已经成为长宁一张最亮丽的名片。通过虹桥志愿服务网和遍布10个街道(镇)的志愿者协会分会,长宁凝聚了9万多名志愿者,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2%。

    由中国、法国、塞尔维亚、印度、以色列等国组成的“小语种志愿者队”,已成为长宁区外籍志愿者服务的品牌岗位;以白领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与孤寡老人结对帮扶;老年志愿者活跃在治安巡逻的第一线;中学生志愿者,在环境保护活动中出类拔萃;外来建设者,也积极开展残障人士救助……说起这些,倪鹂鸣如数家珍。

    记者了解到,长宁区围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三关爱”主题,不断加大志愿服务项目开发力度,逐步形成关爱特殊人士服务、医疗服务、法律服务、心理服务、传播文明风尚服务、家庭服务、环保服务、大型项目服务、其他服务等10大类36小类、近千项志愿服务项目。

    “一个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志愿服务氛围正在长宁显现。”长宁区文明办主任、区志愿者协会会长宋慧说,全区志愿服务已实现社会化招募,志愿者可在线浏览志愿服务信息,根据个人喜好和专长选择项目类型,直接与项目方对接,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志愿服务效率。

    我志愿,我快乐。“想到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别人,能和那么多有爱心、善良的人一起共事,就非常开心。大家一起努力,能让这个城市变得更和谐、更美丽。”倪鹂鸣说。(记者 张炳升 曹继军 王昊魁 颜维琦)

 

[责任编辑:徐波]
相关报道

·诚信长宁,从“医食住行”做起
·50条热线变一条,能带来什么 ——访长宁区委书记卞百平
·上海长宁公证处公证服务进社区送上门
·上海长宁检察院:以法律视角促社会管理创新
·长宁区举办“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
·上海长宁全力以赴迎战“海葵”

·上海长宁全力以赴迎战“海葵”
·服务企业重在解决实际问题 上海长宁完善便利服务项目
·上海:市政法委领导到长宁视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上海长宁:社会管理创新要从群众需求出发
·上海长宁区深化大调解体系建设形成大调解“长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