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在办公室等你,要采访的话就直接到工地上来吧。”9月13日晚,卢炳安在电话中与记者约定道。
第二天一早,记者如约而至。在国道207线岑溪市大隆镇境内的一处公路塌方点,只见五位护路工人正在埋头清理泥土和杂物,但就是不见卢炳安的身影。“他开车运泥去了,你们再等等吧。”他的工友说。
约半个小时后,一辆橘红色的公路养护车疾驶而来、稳稳停住。卢炳安从驾驶室上下来,立即拿起铁铲忙活开来。“今天必须把这处塌方点处理干净,以确保过往车辆安全。”他一边铲土一边对记者说。
已是知天命之年的卢炳安,从1983年开始成为一名养路工。从最边远的水汶大卫道班到大隆养护站,从肩挑手锄到机械作业,从等外路、砂土路到二级路、水泥路,从小道班到大养护站,管养公路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卢炳安饱尝了作为养护工人的酸甜苦辣:夏日骄阳似火、蚊虫叮咬,冬天寒风刺骨、尘土飞扬,经常累得浑身像散了架似地疼,双手磨出白泡,胳膊也肿起老高。
如今,大隆养护站管养里程有90多公里,是岑溪公路管理局管养里程最长的一个站。作为大隆养护站站长,卢炳安每天都比其他工友起得早,到了工地后,他总是第一个下车,摆放好道路施工交通标志后,带领着站里的工友开展养护作业。每天收工后,他又总是让工友们早点回去,自己留下收拾工具。
2010年6月的一次强降雨过程,大隆养护站管养路段遭受严重水毁,共出现60多处的上下边坡塌方,其中两处超万立方米的特大塌方导致交通中断。那天天未亮,卢炳安就和工友冒雨察看灾情、设置道路交通标志,并尽量组织疏通排水减轻灾害。
这样的经历只是卢炳安护路生涯中的一个小片段。近三十年的公路养护经历,他总是把最脏最累的活留给自己,家人看到他劳累的样子,心疼地劝他把工作尽量分给大家多一些,自己少一些,他说自己是党员、是站长,必须干在别人的前面。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多年的拼搏,卢炳安从一个普通养护工人逐渐成长为养护工人队伍中的代表人物,并荣获了全区交通运输行业“十佳公路养护工”等荣誉。“养路工作既艰苦又光荣,以后我会继续把我的工作做好,甘做"老黄牛"、甘当"铺路石"。”卢炳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