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乐章
以服务 以温馨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长足进步,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法律诉求、生活环境、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和期待。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矛盾问题的新特点,如何把为民便民措施真正落实到基层、把难题解决在基层、让群众满意在基层,不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客观要求,也是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课题。在深入调研、试点示范、博采众议的基础上,从2010年4月起,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每个街道、乡镇建设一个综治信访服务中心,在每个社区、行政村建立一个综治信访服务站。上下同心,其利断金。
河北区建昌道街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那栋三层白色小楼,在13个社区、11万居民和2万流动人口心目中,是个百事帮办的解难能手,是座家居生活温暖的港湾。
走进建昌道街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楼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只见30个服务窗口通透式办公,集中了行政事务服务、综治信访服务和劳动保障服务三个服务中心,行政报批、居民事务办理、住房保障、城区管理、劳动保障,全能在这大厅里办。居民来办事,一个窗口接待,多个窗口联办,不出大厅,事就办得了。一趟多办事,一人多方帮。大厅两侧,开辟了6个接待室,社区警务室、社区检察室、诉前调解室、矫正教育室、信访接待室等,居民来办事,各事入各门,专职专责,清楚明白。居民们亲热地称这个综合服务中心是“为民服务大超市”。
上到小楼的二层、三层,党员志愿者服务站里,社区党员正免费为老年人理发;文化体育活动站里,书画室悬挂着社区居民的书画作品,歌唱舞蹈活动室里,评剧爱好者正排练,吹拉弹唱,好不热闹;信息服务站里,电脑前几位居民正在上网,社区新闻、天下大事,一键皆知;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服务站专设了茶室、聊天室;卫生医疗康复站里,国医堂已然座无虚席,号脉、按摩、针灸、候诊的居民静静地等待着;最热闹的要数华夏未来学前班和老年大学社区班,老年人研墨挥毫,小朋友拍手嬉戏,好一幅其乐融融的童叟图。从楼下到楼上,数了数,服务项目90多个,就是超市也没这么周到、这么多!
工程里居民陈秀凤一家4口,人均住房不足7平方米,儿子自幼患小儿麻痹,女儿在学,全家一直享受低保待遇,符合申请廉租房实物配租的条件。根据政策要求,要对低保享受年限和儿子残疾情况进行审查。没成立中心的时候,这个街办房屋保障在乐桥里,办低保在小红星路,残疾人服务在育红里,劳动保障服务窗口在康桥里,陈秀凤必须往返这4个地方,跑上数趟才能盖上4个章。现在所有服务都整合到了中心,陈秀凤来了大厅一次,就办妥了所有手续。没过多久,她就按月领到了400元房租补贴。
综合服务大厅不仅使服务方便快捷,还由于积聚效益,给居民带来了实惠。建湖里居民刘刚是个司机,失业后找过几次工作,都没成功。听说综合服务中心能给办事,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服务大厅。他到职业介绍窗口,把自己的情况说了,说还希望找个开车的工作。工作人员记录下他的情况,立刻登录区劳动局就业网。很快,刘刚就得到了为一家企业开车的工作。
把3个服务中心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把矛盾吸附、解决在基层,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联结、畅通联合的信访接待绿色通道。河北区委、区政府还把区级行政许可大厅的部分审批职能下延至中心,并专门设立了警务工作站、检察工作室、巡回流动法庭,为社区群众零距离提供法律援助。建委、容委、房产、劳动、民政等8个部门每周到中心一次,集中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中心还走出去,在各社区设立了服务站,21个服务站与中心形成了完备的服务网,居民办事,小事不出居,大事不出街。
“三中心一平台”,构成了一条四通八达的民生通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介绍了河北区社会管理创新“三中心一平台”的做法,经验在全国推广。
在建昌道街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温馨的白色小楼里走来走去,我发现了一些细节:楼梯扶手上安装着残疾人坐椅,行动不便的人坐上去,一按按钮,坐椅就自动沿着楼梯上升,安全地把人送到二楼、三楼。走进二楼阅览室,随手从书架上抽取书籍,我竟拿到了一本盲文书《新残疾人观》,此外还有《按摩学基本知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为盲人讲述奥运体育》等许多盲文书。中心负责人告诉我,建昌道街有残疾居民2008人,其中失明者183人。数字往往枯燥乏味,而细节才能打动人心。
全市综治信访服务中心建设正在编织着一张群众安居乐业的“民心网”。这一创新之举开辟、优化了基层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日益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平区社区管理模式、河东区和谐社区建设、宝坻区“一站三中心”、北辰区“四位一体、三调联动”等,新经验、新举措如雨后春笋,创新社会管理蔚然成风。
来到滨海新区康翠社区,人还没坐定,我就领略到了“数字化社区”服务管理的功效。
起因于一只小小的井盖。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林德菊早上不到8点就来到办公室,在路上,她看到那只井盖还好好地安放在原处。9点,社区巡逻队的王大爷来报,井盖不翼而飞。小林马上来到现场,用手机拍摄下现场实况,设置了路障,防止小区的行人在此出现意外。然后她回到办公室上网,图片立即传送至开发区社区数字化管理中心,中心系统自动对投诉进行了分类,派遣到责任部门,不到10分钟,新井盖已经安置完毕,路障也撤销了。
康翠社区有3914户,居民1.1万余人,小区多、楼门多、人口多、老人多,是开发区居住人口最密集的“复合型”社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能没有烦难?2011年冬取暖,供热一个月了,有户姓辛的居民,家里暖气片就是不热。老奶奶八十多岁了,小孙子才两个月。老人孩子哪受得了?辛家住二层,总阀门在五层,五层却多年没人居住。一大早,辛先生找到居委会,进门就发火。林德菊不愠不恼,平心静气地解劝,然后给他开了封介绍信,叫社工王磊带他到区房管中心查找五楼户主的信息。调出档案一看,好几年前登记的,是个小灵通,早不用了,但档案里有身份证号。小林又找社区民警,通过公安局派出所,终于找到了五楼户主。早上7点半来骂街,8点半到区房管中心,10点半到派出所,12点辛先生家里的暖气片就热了。第二天早上7点半,辛先生又来了,专程来道歉。
康翠社区用创新的理念、现代化手段,搭建起了和谐社会的大舞台。他们按照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业主委、物业公司、社区商业、民间组织等功能界别,吸纳社区各利益群体代表作为居委会专兼职委员,强化居委会议事决事能力。通过居民代表大会、业主议事会、开放式空间论坛等形式,开展专题调研,推动了残疾人就业、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体育场改造、广场照明灯设置等问题的解决。通过开展业主委联席会、交流会等形式加强对辖区19个业主委的指导和监督,规范业主委职责、内容和工作程序。凝聚近千人的志愿奉献队伍,形成人民调解、治安维稳、环境督导等群众自治组织体系。居委会成为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桥梁,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够及时引起政府的关注,从而实现了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在这个大舞台上,精彩好戏连番上演。社工包片联户、社工日志、楼门信息栏、QQ群、手机短信等手段,使居民在家门口遍知周边事,把政府惠民政策第一时间内送到居民家中,使百姓意见和心声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回应;结合开发区特点,开展“外来建设者社区融入”“互助俱乐部”“社区剧场”“社区茶馆”“低碳生活账本”“落叶归根”“跳蚤市场”“儿童成长计划”“餐厨垃圾回收”活动,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老年日间照料、半边天家园、亲子家园阵地,社区服务覆盖了老人、妇女、儿童;建立了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服务中心有机结合的社区医疗服务形式,方便居民就医;通过企业认养,对社区20支文体队伍和各类文化活动,采取计划、评估、控制、奖励等管理方式,塑造群众文化品牌,形成群众文化氛围;设置“社区大讲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家庭教育,通过示范家庭、文明楼院评比、主题创建等形式,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居民社区是社会最基层的组织,是社会神经的最末梢。居民社区一片和谐温馨,整个社会也就和谐温馨了。服务出和谐,服务出温馨,综治信访服务中心建设在编织群众安居乐业“民心网”的同时,也使创新的社会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宋安娜)
·天津:深化社会管理创新 让群众见实效得实惠
·天津高标准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大渡口区客人到天津和平区考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天津滨海新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取得新成绩
·天津滨海新区大港胜利街:社会管理创新多
·天津成立社会管理学会 把握理论研究正确政治方向
·天津成立社会管理学会 把握理论研究正确政治方向
·天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和谐社区建设纳入发展规划
·中央综治委社会管理创新调研组到天津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