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古迹掠影”文化保护主题图展吸引了不少观众。资料图片
十年来,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再加上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宁波公共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宁波已经建成6个全国文化先进区(县),鄞州区成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单位,初步构建起了覆盖城乡的“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有效保障了老百姓的基本文化权益。宁波的公共文化建设代表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时代水平。
宁波公共文化建设的理念和实践放在全国范围审视,具有示范价值的地方,首先是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活动的“体系化”建设。近年来宁波着力打造的公共文化“天天系列”是典型体现。
“天天读”工程通过在“大宁波”的范围内构筑公共图书馆“中心馆—总分馆”体系,形成城乡一体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格局,保障老百姓“读书看报”的基本文化权益。“天天演”工程通过加大政府采购的力度,深化“万场电影千场戏剧进农村”活动;通过完善“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机制,开展高雅艺术普及展演活动,保障老百姓“进行文化鉴赏”的基本权益。“天天乐”工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打造服务品牌,吸引老百姓走进公共文化设施,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公共文化活动主体,保障老百姓“参与文化活动”的基本权益。
“天天系列”不是零敲碎打,而是整体设计、全面推进,着眼于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和吸引能力,以体系化的服务和活动适应群众多样化的基本文化需求,使文化由老百姓生活的点缀真正变成了生活的组成部分。
另外,公共文化服务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的成功探索意义非凡。“民办博物馆”现象是典型体现。近年来宁波各级政府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对民办博物馆的土地划拨、建馆扶持、税收优惠、免费开放补助、人员配备等政策,把民营企业家着眼于产品展示、市场拓展的博物馆建设热情,引导和鼓励到兼顾公共文化服务上来,形成了博物馆建设政府与民间的合力。目前,宁波有一定公认度的民办博物馆已有30多家,约占全市博物馆总数的三分之一。
宁波通过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博物馆建设,不仅探索了公共文化建设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实现方式,同时对企业彰显产品产业的文化积淀、形成产品产业的文化品格以及通过激发全社会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热情都具有深远意义。(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李国新)
·宁波: 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达9000个
·社会管理插上信息化翅膀 宁波“智慧城市”惠民生
·浙江宁波镇海区检察院警车押解全程数字化监控
·宁波宁波全市将全面推进基层社会管理新模式
·宁波市推广企业劳动关系矛盾隐患风险预期管理
·宁波象山北路社区:网格化管理深入居民家
·宁波象山北路社区:网格化管理深入居民家
·宁波社区警务站入驻偏远地区 市民安全感上升
·宁波推进文化改革建书香之城提升全民素养
·宁波:81890推出三个服务老人的平台
·宁波市关爱暑期来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侧记
·宁波3万城管义工成为社会管理新“减压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