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早8时不到,德清县武康镇城山村村班子成员就陆续来到便民服务中心开始一天的工作。“现在这里就是我们的办公室。”村党总支书记胡忠文说,村班子成员集中办公更方便群众办事。如今在我市各地农村,把便民服务中心作为办公室,已成为流行趋势。
今年以来,我市各地围绕满足群众需求,创新模式、拓宽领域,深化便民服务,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水平得到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1196个,其中标准型及以上占89%,共有代办员4825人, 2011年以来共办理各类服务60.21万件。
群众有什么需求,中心就提供什么服务。在省明确要求7个部门进驻的基础上,我市拓展服务领域,增加了公安、工商、林业等10个部门,服务事项达到115项。各县区根据实际主动增加服务事项,最多的达到135项。服务内容也从单一的咨询、办证服务逐步扩大到提供就业信息、邮政通信、金融服务等公共服务上来,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一样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现在我们真方便,有事只要动动口,干部马上帮着办。”这是来自办事群众的感慨。德清县开通“工商流动办照服务车”,群众在便民服务中心就可以办理工商执照、验照等业务;安吉县高禹镇五福村根据特殊群众实际,推出了陪办服务和送证上门等特色服务;吴兴区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局长驻点工作室”,驻点干部每月至少一天到工作室办公,接待群众来访,协调解决问题……各地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用“面对面”、“点对点”、“一对一”的服务真心实意方便群众。
为了让更多农民享受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市纪委在上月底出台了《湖州市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村务监督委员会“1+1”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将由100家示范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结对帮建100家工作开展相对较弱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方案》出台以来,全市100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帮建对子尘埃落定。
长兴县洪桥镇金星村目前20多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在全市尚属“基础型”,是100个帮建村之一。前阶段到一些“示范型”便民服务中心参观学习后,村两委班子决定在正在修造的村部新大楼里划出将近90平方米的一间屋子作为便民服务中心。村支书倪树法兴奋地说:“今年年底就能搬进去了。搬迁以后,村里最远一户村民步行到便民服务中心办事,也只有1000米左右的路程。”
·浙江湖州启动新社会组织党建全覆盖集中攻坚行动
·浙江湖州街面警务站开启24小时“云警务”
·浙江省政府督查组到湖州检查食品安全大整治工作
·浙江湖州:街面警务站24小时守护周边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