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发现尸体,这可不是小事儿。派出所到村里有一段路程,刑侦人员赶到也需要时间。想起岗前培训课上派出所民警的讲解,赵家东当机立断,控制现场,封锁消息,并拿出早就登记着“村里谁家人出门打工、谁是外来户”等信息的“工作手册”进行逐一排查。一个小时后,当警察赶到现场时,赵家东已经排查出村里只有一名外来人员关某去向不明了。
找到关某的妻子杨某,她一口咬定丈夫已外出干活。可离开宝山村只有一条路,赵家东此前早已问过村里的小客和出租车司机,都没见到关某外出。借助赵家东提供的信息,民警很快锁定杨某有重大嫌疑。经过突审,杨某终于供述了联合母亲勒死关某的犯罪经过。一起命案在三小时内成功侦破。
“如果等民警到了再展开排查,或者事前走漏了消息,没有控制案发现场保存证据,要破案得走多少弯路,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说起这起命案,霍锋坦承,有了“村警”,这些“如果”才没有变成现实。虽然没有执法权,但作为农村辅警力量的“村警”,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大作用。
对于“村警”赵家东在破获命案中的出色表现,牡丹江市公安局奖励他1万元,这极大地鼓舞了“村警”们的士气。
据悉,宁安市公安局建立“村警”之初就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结合实际制定了“村警”考核办法等,加强对“村警”队伍的管理;建立了培训制度,对全部248名“村警”进行了准军事化训练,并利用每月“村警”例会进行专题培训;各派出所设立“村警”办公室;实行“村警”驻所工作制度;科学设定实用、好用、规范统一的“村警”工作图表簿册;各派出所全部建立了“村警”组织机构,加强了对“村警”工作的组织领导。
宁安市委还从加强基层党建、巩固基层政权的角度,明确提出对非党员优秀“村警”,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重点培养、优先发展;对党员优秀“村警”,列为村级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在党员先进典型选树上给予倾斜等。
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每次局里开大会,搞活动,坐得最整齐挺拔的就是这些“村警”。
这还仅是表面上的变化。由于“村警”都是土生土长本村人,利用他们的社会人脉关系,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能第一时间得到。
江南乡派出所所长赵全翔将“村警”形象地比喻为鱼竿上最软的部分,有了韧性,收放自如,鱼才会上钩。在田间地头闲谈或是平时偶遇打个招呼,“村警”都能从村民口中得到信息。在村民眼中,“村警”是村里人,互相之间很熟络,有什么事也愿意相告。
“村警”有时比民警还管用
没有事先通知村里,宁安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孙鹏宇和江南乡派出所所长赵全翔带着记者 前往村屯进行探访。
在四方村,江南乡“村警”孙贵军一见到赵全翔,一把将他拉住,满脸诧异地说道,“我正要向你汇报,你会掐算?”原来,村民刚刚交上来一个整理田地时发现的日本遗留手雷,经赵所长初步鉴定:触发装置完好,具有杀伤力。“没有打110报警,村民第一时间将手雷交给了‘村警’处理,足见‘村警’在村民心中的分量。”赵全翔感慨地说。
从响水村出来的时候,已是夜里9点多,出村的路口,记者乘坐的车后面闪了几下亮光, “有监控”是记者的第一反应,孙鹏宇笑着告诉记者,这肯定是“村警”在拍照,因为这是陌生车进村出村,万一有什么事发生,他们随时可以判断是否与这辆车有关。
“村警”主动工作的事随处可见。
海浪镇“村警”队伍试点成立第二天,八道梁子村“村警”张代全白天在村中巡逻防控中,就组织村民抓获并扭送到派出所三名涉嫌盗窃的犯罪嫌疑人,为群众挽回损失5300余元;海浪镇的“村警”们通过夜间巡逻防控,协助派出所抓获两名现行盗窃犯罪嫌疑人,从而一举破获了发生在宁安镇、林口县等地,涉案价值5万余元的21起盗窃案件……
自宁安市推行“村警”工作模式以来,该市“村警”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17起;由“村警”提供线索协助派出所破获刑事案件28起;救助走失、危难群众11人次……该市农村地区呈现出刑事发案数、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数、道路交通安全三项指标整体下降和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破案数、破案率上升的良好局面。
“矛盾化解在基层,在百姓中树立威信,得到百姓信任,村民有事随叫随到,随时处理,不让民事纠纷演变成刑事案件。”在兰岗派出所所长韩升芳看来,虽然不是正式民警,可“村警”发挥的作用有时候比民警还要大。
说起“村警”的作用,太平村村支书付晋海告诉记者,自从有了“村警”,村里偷盗少了、吵架纠纷也少了,经过培训的“村警”语言规范文明,也影响带动了村里人,现在村里可谓气象一新。
“自‘村警’队伍成立以来,村屯上访事件几乎为零,我们一下子还有些不适应了。”江南乡党委书记房修林向记者调侃道。
“实实在在的工作,村民看在眼里,信任也发自内心,这就是潜移默化的作用。”霍锋说,经过半年的运行,“村警”工作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村警”充分发挥了辅警作用,有效构筑起了农村社会治安的第一道防线。(记者 马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