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监狱出来时,我真的很无助,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是中途之家给了我家一般的感觉,让我重新对生活燃起希望。” 在重庆市江津区杜市镇某花卉苗木基地打工的周正(化名)对记者说出了他的心声。
“作为社会管理创新举措,中途之家的设立就是为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两类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搭建良好的平台,有效防止其因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安置和救助而重操旧业,从而有力地维护社会稳定。”江津区司法局局长易启宏近日在接受法制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途之家不仅为“两类”人员提供法律和就业方面的培训,还对他们进行社会适应指导,帮助他们消除偏激、自卑和依赖等不良心理,使其能够真实感受到社会的包容,进而树立自信、自立的人生观。
专业辅导抚慰伤者心理
近日,法制网记者走进江津中途之家,带给记者的第一感觉是:宁静、私密、热情、舒适。
作为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爱心驿站”,“中途之家”淡化了政法机关的威严色彩,“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忍得一时气,免得百日忧”等一幅幅充满人情味的对联为这个“家”增添了一份舒适和安心。
在这个“家”里,最有特点的要算心理训练室。室内有一个沙盘,感觉心理压抑的“两类”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沙盘上摆放各种造型。
正在现场授课的心理咨询师白玫告诉记者,心理专家通过社区服刑人员选择的玩偶沙具,及其摆放在沙盘上的造型形态,便可分析出其心理状况,之后“对症下药”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正在现场接受心理咨询的是57岁的刘显。刘显曾经与“杀人犯”这个令人可怕的字眼挂上了钩。17年前,因为遭遇家庭暴力,她失手杀死了自己丈夫。出狱后,江津中途之家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她举目无亲、无家可归、身无分文的现状后,主动帮她联系相关部门,很快帮她解决了廉租房,并帮她联系了一个做保姆的工作。
有家有一定经济来源的刘显,如今扔有一个未了的心愿:希望与失散近20年的儿子团聚。
“假如儿子不肯认我,我一定会疯掉。”面对“中途之家”的心理咨询师白玫,刘显坦言,她失手杀死丈夫时,孩子很小,懵懂的儿子也许只知道爸爸被妈妈杀死的结果,却不知道其中原因。刘显希望中途之家工作人员帮忙寻找儿子,并转达作为母亲的她的忏悔和与亲人团聚的渴望。
白枚微笑着将刘显带进了沙盘,一边耐心地继续倾听,一边从法律、伦理、亲情等方面进行交流和劝解。最后,刘显在沙盘上摆出了母子共同在厨房做饭的场面。
白玫告诉刘显,一定尽力了却她的心愿,尽快找到她儿子,争取最大努力让母子早日团聚。一个小时的交流后,愁眉苦脸的刘显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去。
潜心传授技能助贫脱困
江津区杜市镇某花卉苗木基地的李某当天是带领自己的工人梁兴来接受劳动技能培训。
据介绍,他们都曾经犯过错误,进过监狱。在当地政府及江津司法局的帮助下,周某现在已是身家两百多万元的老板,如今,他希望多帮助几个“失足青年”重新走上正轨。
今年5月,梁兴服刑期满走出监狱,无亲可投、无处可住、无业可就的 “三无”生活让他感到迷茫。此时正逢江津区司法局建立了 “中途之家”,梁某才在此重新找到了人生的坐标。
“刚出来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也没有住处,当时真的绝望到想重操旧业。”梁兴回忆起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感慨万千。
梁兴告诉记者,经“中途之家”多次协调,他如今已落实户口,而且还进入“中途之家”参加免费的劳动技能培训,使他懂得了种植花卉苗木的方法,并让他在花卉苗木基地上班。
记者了解到,江津“中途之家”已建立了一个技能培训基地,两个公益劳动基地,三个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截止目前,已解决“两类人员”就业114人,其中,中途之家直接介绍就业65人,指导并协助乡镇司法所帮助就业49人,免费培训两类人员350人,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124人次,心理辅导12人次。
易启宏表示,今后,我们将协调有关部门出台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的政策措施,形成安置帮教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整合现行的政策资源和市场资源,提升安置企业吸收“两类”人员的积极性;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强化“两类”人员的常态化管理,积极引导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回报社会。
据悉,重庆将在时机成熟时在全市推广“江津中途之家”作法。(记者 徐伟 通讯员 杨晓露)
·天津高院与北师大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在津揭牌
·天津“警察医生”杨胜:公安机关应建专业心理咨询机构
·天津高院举办知识产权审判业务培训
·天津法院多措并举推进少年审判工作取得成效
·天津滨海保税分局推行“六小方针”
·天津圆满完成达沃斯论坛安保任务
·天津圆满完成达沃斯论坛安保任务
·天津高院就做好行政审判“两评查”活动提出四要求
·天津大港成立消防安全商业自律工作站
·天津:保持社会治安 维护社会稳定
·天津召开文明诚信市场创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天津静海县检察院为新任村官上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