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合肥市公安局三里庵派出所所长 侯建
采访:记者 关清
作为基层执法单位,派出所一直处在执法工作的最前沿。对于近年来执法工作的变化,派出所民警最有发言权。日前,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蜀山分局三里庵派出所所长侯建向记者讲述了基层公安执法工作的“六个变化”。
理念意识是根本
合肥市公安局蜀山分局三里庵派出所地处合肥市蜀山区中心区域,辖区面积约3.3平方公里,对应6个社区,实有人口14.3万余人。派出所现有民警38人,平均年龄39岁。目前,该所设立了社区民警队、治安民警队和信息警务室,按照“两队一室”勤务模式运行。高校多、医院多、宾馆多、商业场所多是辖区的显著特点。
侯建:从刑警队到派出所,我一直在基层从事执法工作。对近几年公安执法工作的发展与变化感触良多。首先是执法理念上的变化。由原来的“严格执法、热情服务”逐渐转变为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由过去单一的注重法律效果、严打违法犯罪行为转变为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是执法意识的变化。由过去的重实体、轻程序到如今实体和程序并重。过去,一味地从法律角度说事,没有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同样是普通的盗窃案件,一个有钱人被盗了1万元和一个穷人被盗1000元,对他们的安全感带来的震动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求民警多换位思考,理解当事人的感受,多关注弱势群体,予以关爱。同时,民警执法时的责任意识大幅提高,我们实行案件责任到人、终身负责制度,努力让案件的质量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规范执法是主题
近年来,三里庵派出所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坚持“执法工作无小事”的理念,开展说理式执法,积极破解执法活动难题,先后推出了“民警法制讲堂”、“违法成本公示”、“司法调解驻所制”、医患矛盾纠纷调处“二三四五六”工作法等措施,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三里庵派出所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 “全市十佳执法单位”,2009年、2011年被合肥市公安局命名为 “全市标杆派出所”,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荣立集体三等功,2010年10月被公安部评为 “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侯建:最近几年来,基层民警的执法素质和能力的变化很明显,这得益于上级公安机关加强了教育培训和业务考核。过去,民警执法素质的提高主要靠老民警的“传帮带”以及新民警自己学习的知识,现在执法的培训已经常态化、规范化,并纳入了日常性工作。过去,衡量一名民警执法能力的高低,主要看破案水平,现在主要看取证的水平,看证据能否及时合法取下来。派出所开设了“民警执法讲堂”,通过民警剖析自己办理的案件,达到一起探讨、研究、提升的目的。
同时,现在的执法方式也发生了巨大转变。过去,执法办案主要通过走访、调查、取证,全人工操作;现在是“传统+科技”的方式,借助信息化平台,往往事半功倍。过去使用的都是纸质材料,现在实现了案件材料网上流转,科技手段也拓展了搜集和固定证据的渠道和方式。
执法制度的变化也很明显。执法的培训、内外的监督、考核和责任制度都进一步完善。比如,案件的审核把关由原来的“民警—所队长—分局领导”三级把关制,变为现在的“民警—所队长—法制部门—分局领导”四级审核把关制,强调法制部门的监督,所队内部还专门设立了法制员进行监督把关。
我们还进一步规范了涉案财物的管理,规范了执法场所,确保了执法的安全。派出所有相对独立的执法办案场所,接待群众场所和办案场所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既起到监督作用,也保护了办案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