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英模

缉毒警张扬的火眼金睛

2012-09-17 16:12:0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说起重庆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张扬的火眼金睛,他的战友们有切身感受。

    去年5月,长寿警方破获一起特大制造、贩卖毒品案,查获晶体冰毒659克、液态冰毒15千克、毒资3万余元及大量制毒工具和原料。收网时,张扬在毒贩所在出租屋,发现了少量冰毒及制毒工具和原料。根据现场的制毒规模,张扬判断,毒贩一定还藏有大量成品或半成品,随即赶到毒贩女友所开的大排档。然而,面对成堆的塑料桶,民警犯了难,不知毒贩将毒品藏在何处。此时,张扬的眼睛盯住一只白色的塑料桶,打开一看,里面装有大半桶无色无味的液体,店主称是除垢用的稀盐酸。在店主即将合盖的瞬间,张扬发现了盖沿的微小晶体,随即对塑料桶进行封存。检验结果表明,这是一桶液态冰毒。

    经历曲折 总结经验

    说起练就火眼金睛的本事,张扬曾有过一段曲折的经历。初到禁毒支队时,领导交给张扬一件追踪零散贩毒的案子,案情很简单:毒贩黄某将在约定时间和地点,将毒品以100元钱的价格卖给吸毒人员李某。张扬预先带人到现场进行分工,只待“猎物”出现。果然,在预定时间内,黄某和李某同时出现在张扬视线里,两人打过招呼后,黄某用吸管喝着一罐饮料,另一只手里还拿着一罐饮料。李某接过饮料后,便将100元钱递给黄某,两人寒暄几句后匆匆告别。眼看两人渐渐远去,张扬情急之下下达了收网命令。蹊跷的是,民警并未从两人身上搜出任何疑似毒品。黄某解释说100元是李某欠自己的赌账,饮料是请李某喝的,说完吸了一口吐到地上,并挑衅地让民警尝尝味道。张扬拿过李某手里的饮料,拔出吸管,倒出里面的液体,仍未发现任何异样。张扬放两人走后,才想起李某从始至终都未喝过一口手里的饮料,大呼看走了眼。他推断,黄某将毒品封在李某手中饮料的吸管里,吸管是不通的,李某根本从饮料罐里吸不出任何饮料,黄某也料到民警不会检查李某的吸管,所以发现不了里面的异物。

    此次失败让张扬意识到,毒品种类和交易手段不断翻新,要想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打那以后,张扬有空就学习各种有关毒品的知识。国际上一旦出现某种新型毒品,张扬必定搜罗相关报道进行研究,准确掌握其毒理学性质、伪装特点、吸食反应和危害,便于在实战中识别。张扬还总结出“望、闻、问、切”识毒四法:“望”即观察毒品的颜色形态和吸食后的反应,将这些表象与相关毒品对应起来,如冰毒晶莹剔透,吸食后妄想好斗,摇头丸五颜六色,吸食后兴奋致幻等;“闻”即嗅,不少毒品气味芳香,一闻便可识别,同时仔细听取持毒人员的解释,从中发现破绽;“问”即有针对性地提问,让对方自相矛盾,不攻自破;“切”即剖开伪装物品,提取样品,进行科学检测,从而锁定证据。

    胆大心细 屡破案件

    通过不断学习总结,2年下来,练成了火眼金睛的张扬现在是眼观六路,任何狡猾的毒贩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在侦办一起贩毒案中,张扬了解到,毒贩姚某为镇住手下,曾非法拘禁、持枪威胁过一个马仔,后把猎枪藏在女友的父亲万某家中。为了消除治安隐患,张扬来到万某家中做工作,劝其交出猎枪。万某拒不配合,民警里外搜了一遍也没找到。此时,张扬注意到,万某在自家柴堆的鸡窝里取蛋时有点不自然,取完蛋后反复地整理柴堆。张扬判断柴堆有问题。民警推开柴堆一看,里面露出了枪柄,正是姚某的那把猎枪。此次收缴,除了猎枪外,还有10发子弹。

    张扬还凭借火眼金睛捕获了不少在逃人员。18年前,长寿县付何乡发生一起命案,犯罪嫌疑人刘某逃至福建一带,杳无音信。今年,长寿警方将刘某列为“捕狼行动”的抓捕对象,张扬奉命出击。调查得知,刘某使用的是其哥哥的身份证,2011年4月因赌博被福建霞浦警方处理过,之后在当地某小区工地做水泥工。然而,等张扬赶到时,小区早已建成,工人们不知去向。张扬分析,既然刘某呆惯了霞浦,加上命案在身,一定不会贸然前往其他地区。第二天一早,张扬便来到当地劳务市场“碰运气”。张扬扫视了一下眼前的石匠、木匠等人员,一张熟悉的脸映入眼帘,直觉告诉张扬,他就是刘某。

    为了不打草惊蛇,张扬悄悄靠近刘某,自称是装修公司老板,用乡音与刘某搭话,慢慢放松他的戒备。当张扬不经意间喊出刘某哥哥的名字时,刘某立即应答,而他的哥哥此时正在重庆。面对从天而降的民警,刘某半天没有反应过来。事后,同行问张扬:刘某虽然冒用其哥哥的身份证,但两人长相差异较大,怎么确定此人就是刘某呢?张扬套用一句歌词笑答: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记者 郑 欣 通讯员 曹 鎏)

[责任编辑:陈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