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是我国经济工作必须把握的总基调。然而,一些同志对此困惑不解,认为稳与进相互矛盾,不好把握。
其实,认识“稳中求进”,关键要正确理解并牢牢把握其中的哲学关系。
稳与进虽然是一对矛盾,但又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稳即安稳、平稳,就是保持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进即前进、上进,指事物持续向前或向上的移动,引申为发展。稳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平稳运行。毛泽东同志曾说:“坐地日行八万里。”意思是说在地面上,我们感觉不到地球运动,实际上地球绕着太阳在不停地平稳转动,之所以感觉“稳”,是因为地球太大,转动起来根本看不到。
稳是为了更好地进,进则是为了更好地保持稳。如果在不稳的情况下盲目追求发展,那么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故,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甚至还会使经济停滞、倒退。有一句成语叫“欲速则不达”,比如,搞征地拆迁,想快速地把房屋拆了,看起来速度很快,但先期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那么群众闹意见,不停地上访,最后征地拆迁工作就会耽搁下来,甚至可以拖个一年半载。这说明,只有在稳定的情况下追求发展,才可能又好又快发展。
但是,有的同志就会说了,既然发展中会碰到那么多的矛盾与问题,干脆守摊子、保平稳,过得去就行了,这样就不会出问题。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事物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低到高、从衰到盛,必经历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社会在进步,我们的观念与行动也应与时俱进,否则就会落伍,甚至被淘汰出局。如果某个领导在一个乡镇干了好几年,得过且过,按部就班,导致当地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江山依旧、旧貌未改,这样,不仅上级不会满意,群众也会怨声载道。可见,只想守摊子、熬日子,这样的干部是得不到提拔重用的,甚至会被时代所淘汰。
由此可见,稳中求进,不是不进,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进中求稳,不是不稳,而是为了更好地求稳——动态中的稳。稳与进,相互促进,相互作用,辩证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密切不可分割,割裂任何一方,都是达不到目标的。按照中央的部署,既要经济平稳、物价平稳、社会平稳,又要有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这既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稳中求进的目标要求,我们必须辩证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中求稳定,在稳定中促发展,考验各级干部的能力与魄力,彰显了大智慧!
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发展出现新问题新情况,改革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紧迫。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是站在国际国内的战略高度提出来的。既有机遇,又有挑战,首要的要保持稳定,这是前提条件。但不能够为了保持稳定,而前怕狼后怕虎,踯躅不前,畏首畏尾,而应当大胆解放思想,勇于敢试敢闯,科学发展不迷路、改革开放不动摇,转变发展方式不懈怠,一步一个新脚印,一层一层新境界。
小到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地方,稳中求进抓发展,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昂扬精神,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沉下心来搞调研,找出症结定对策,才能团结带领广大群众,振奋士气、激发活力、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努力实现稳中求进。
(作者单位:广安市浓溪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