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天津

天津“警察医生”杨胜:公安机关应建专业心理咨询机构

2012-09-17 10:22:1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为民众解心结人称“心灵的110” 天津“警察医生”杨胜建议

公安机关应建专业心理咨询机构

    脱下警服,换上便装,他便活脱脱的是一位邻家大哥。

    可他也是一位专业极了的心理医生。

    失足青少年、服刑人员家属、高压下的民警,都是他的“病人”。不管什么样的心理问题,他都会利用业余时间,当面咨询、电话咨询或是网络咨询,当地群众称他为“心灵的110”。

    “心灵的110”——杨胜,天津市公安局津南分局政治处副主任兼警训队队长,也是天津市公安局第一个取得国家高级心理培训师资格的心理咨询专家。

    详细计划打开犯人家属心结

    今年4月的一天,一名妇女打来求助电话,请求提供心理咨询。

    这名妇女的丈夫,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17岁的女儿受不了同学的冷眼而辍学,经常夜不归宿,母亲束手无策,只得求助杨胜。

    “不只是我女儿,我自己现在也不愿意出去,成天在家打麻将,这个家该怎么办啊?”电话那头,传来一阵哽咽。

    杨胜安慰了那位妇女后拿起笔,开始为这对母女制定详细的咨询计划。经过一个月5次的认知咨询,这位母亲终于走出家门,并重操卖菜生意过起了正常的生活。

    另外,为保证女孩不在学校受到歧视,杨胜与学校商议后为女孩的同学进行了团体心理咨询。原本不敢面对现实的女孩,终于背起书包,重新返回校园,一家人再次燃起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丈夫判刑的事实是不能改变的,母女俩的认知必须发生改变,否则这个家也就散了。”杨胜感慨地说。

    杨胜本是一名机关干部,日常工作接触群众的机会相对较少。于是,他经常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单位,主动下访,为辖区群众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他还自费印发了几千张“群众联系卡”,与百姓交真心、做朋友。两年来,杨胜为23个家庭解决了生活困惑,帮12个昔日浪子上岗就业,为26名有心理障碍的民众解除了痛苦,为近百名群众进行过心理测试。

    “心理压力一旦持久存在,就会致命!多和居民沟通,他们有情绪就愿意向你倾诉,许多矛盾就能得到及时化解。”杨胜道出了自己的经验。

    心理健康体系缓解民警压力

    “我加入警队已经有3个年头了,很多原来成绩不如我的同学都成了高薪族,买房买车,周游世界。只有我,每月靠那么点儿工资紧巴巴地过日子,付出的与收获的太不平衡了。”一位民警向杨胜道出了心中的烦闷。

    因工作量大,休息时间少,经济相对拮据,有的民警甚至产生了另谋出路的想法。

    “对于这样的情况,首先要让民警在判断自己职业价值的时候,尽可能理智和全面,不能认为薪酬就是唯一的标准,而要看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杨胜进一步解释说,在不满自己目前的工作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然后详细了解自己喜欢的职业,在客观评价自身能力的基础上,规划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方向。

    警察本身就意味着高危险性的职业和高强度的工作。而在这样的状态下,民警还要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一些民众对民警的社会期待较高,在无形中给民警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出现了“越想把工作做好,压力越大”的情况。

    随着心理压力的不断增加,很多民警都存在过质疑自己工作的情况。杨胜记得,曾有一个民警,因为一个上访的案子差点处于崩溃的边缘。而对于更多的基层民警,失眠已成为一种常态。

    民警心理出了问题,有什么好方法?

    杨胜提出:多条腿走路,多找人倾诉。“我们到基层调查,有些民警说当自己有心理压力时,最希望得到领导的关心和帮助。这时,就应该主动找领导聊聊,多反映,多倾诉;同时也可以找家人、朋友诉说,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

    如何建立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早已经成为公安部门及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杨胜认为,公安机关应建立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并完善公安民警心理咨询队伍。公安民警队伍有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才可以随时随地、有效干预公安民警心理危机。

    “警营和谐,才有公安队伍建设的发展。而和谐警营的建设,民警心理服务工作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杨胜说。(记者 王斗斗 实习生 谭虹)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