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应急指挥协调中心正在紧张调度。张西陆 摄
工作人员对可疑爆炸物进行扫描。
乘客和“伤员”在民警的指挥下有序撤离现场。
乘客从应急门撤出列车。
↑救援人员用担架将“伤员”运出地铁隧道。
直升机将“生命垂危者”迅速运走抢救。
“110吗?我们快到湾厦站了!地铁车厢着火了!有人受伤!”昨日13时26分,21002次地铁正从东角头站向湾厦站行进,110报警电话突然接到乘客求救电话。公安下属的消防支队、交警支队、特警支队、反恐处等10个部门立即前来救援,至此,酝酿已久的深圳地铁综合应急演练正式开启。
这是深圳地铁2004年开通以来最大规模的综合应急演练,是深圳市首次选择在地铁正常运营时段举行的应急演练,也是深圳市首次采用半“双盲”实战演练模式的综合应急演练。
历时86分钟的演练中,市公安、交通、消防、卫生等单位上千名人员协同作战,公安部门共投入360名警力,出动36辆车及1架直升飞机;消防部门出动5个中队、10辆消防车;市交委共安排9辆接驳大巴,疏散乘客600余名;卫生部门出动1辆急救指挥车、8辆救护车、33名医护人员,把15名“受伤”人员顺利接送到指定医院。
现场救灾▶▶地铁列车运行途中着火
昨日13时30分,地铁蛇口线湾厦站内广播突然响起:“车站发生紧急事件,请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出站。”
事发现场,一辆列车因车厢内着火,导致车体受损而紧急制动,停靠在离湾厦站50米处,车内数百名乘客正等待疏散……
“事故”发生2分钟后,地铁工作人员协同辖区民警火速赶往现场开展营救,地铁检修工作一并进行。受损车厢内共有300名乘客,列车中途停驶后,行车隧道内立刻拉起了警戒线,乘客在工作人员指引下陆续下车,步行穿过50米隧道登上站台。7分钟后,深圳消防支队赶至现场,取出站内消火栓灭火。
此时,事故现场“火势”仍在蔓延,站内部分设施断电,整个站厅浓烟滚滚,挡住了疏散道路,消防队员打开专用配电箱,接上电源,开启“气动升降照明灯”,并在地上铺起闪烁着彩灯的“紧急指引带”。工作人员、志愿者和民警在电梯出口为乘客分发毛巾,引导疏散。
伤员救治▶▶动用直升机模拟伤员抢救
13时45分,站台突然发出“嘣”的声响,车站发生了“二次爆炸”,救援形势更加危急。此时,列车上的乘客仍未全部疏散,部分乘客因“受伤”被陆续抬出。站厅外,2名“中、轻度伤员”在志愿者的看护下,正在进行简单救治。
随后,救护车陆续赶至现场,一批“重伤员”首先被送上车。
当天,深圳特警还专门调动一架直升飞机,在邻近的十字路口降落,将有生命危险的“伤员”送上飞机。
14时06分,湾厦站内人员疏散、救治完毕,站内设施检修基本完成,排烟工作仍在继续。除该站暂时退出服务外,蛇口线全线其他各站恢复正常。
14时45分,事故处理完毕,蛇口线全线服务恢复正常。14时52分,本次综合应急演练结束。
交通疏导▶▶18分钟后启动公交接驳方案
此次演练导致蛇口线赤湾—湾厦的列车短时停止服务。事故发生后,公交接驳预案也一并启动。
记者在深圳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协调中心(以下简称“协调中心”)看到,事发第一时间,涉事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控制中心(以下简称“控制中心”)立即将情况向协调中心值班室报送。
协调中心汇总并核实控制中心信息,上报市交通运输委总值班室申请启动分流接驳专项预案。市交委总值班室与市巴士集团联系,提出公交接驳要求,并将情况上报指挥小组。根据呈报信息,指挥小组发布分流接驳方案启动指令。
13时44分,市交通运输委总值班室同意启动赤湾—海月公交接驳。
事发半小时内,应急巴士赶到现场,每拨间隔5分钟左右。从接到调车命令到赶至事发现场,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
在湾厦站各出口,有“往新秀”或“往赤湾”的指示牌。车站人员遍布接驳站各个角落为乘客提供问询服务。
此次应急演练总时长约86分钟。巴士集团共抽调9辆公交车支援,协助疏导近600名乘客。
信息发布▶▶手机群发短信68万余条
应急演练启动后,深圳市交通运输委、深圳地铁集团分别在13时50分、13时57分发出第一条微博,告知市民蛇口线部分中断的消息。
14时01分,气象局接到群发应急信息通知后,于14时03分开始紧急向手机群发现场救援信息,每秒钟600条,至14时41分,发送短信68.76万条。
13:26
湾厦站一列车着火,数百名乘客等待救援。
13:28
地铁工作人员协同民警疏散乘客。
13:33
“火势”蔓延,部分设施断电,消防队员开始灭火。
13:44
启动赤湾—海月公交接驳方案。
13:45
车站发生“二次爆炸”,救护车运走“重伤员”。
13:50
市交委发出首条蛇口线部分中断的微博。
14:03
气象局群发救援短信,至14时41分共发送68.76万条。
14:06
人员疏散及救治完毕,设施检修完成,蛇口线其他各站恢复正常。
14:12
救援飞机飞至现场,运走“生命垂危者”。
14:45
事故处理完毕,蛇口线全线恢复正常。
撰文:邓翔 张西陆 李荣华 摄影:周游(除署名外) 策划:吕冰冰 统筹:邓翔
■存在问题
现场管控做得不够好
此次地铁综合应急演练为半“双盲”实战:不预先编排脚本和台词、不预先集结演练队伍、不预先告知演练具体时间、不预先进行合成演练,力求真实模拟地铁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检验各有关单位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调联动机制。
此次应急演练结束后,设在湾厦线B出口的“事故现场指挥部”对媒体通报了在此次演练中深圳地铁应急处置环节暴露出的问题。
问题1
部门协调待加强
此次演练共调动了10家单位,包括市应急办、地铁公司、市交委、南山区、公安局、市政府新闻办、团市委、市人口计生委、气象局、山地救援服务队。各部门成员之间能否协调有序,成为救援安置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与救援的公安民警介绍,此次演练中,部门间协调仍有待改进。以现场排爆为例,排爆组到达现场后,与现场人员难以有效对接,以至于不知道爆炸物在哪儿。
“现场对人员的管控做得不够好。”现场指挥部一名负责人称。
问题2
地下通讯成难题
“地铁站台和隧道的无线通讯信号需要解决。”消防支队一名负责人称,在昨日的应急演练中,通讯成为救援工作的一大障碍,“有不少救援队员拿着对讲机上下跑,没有按照之前的要求调整对讲机模式,导致通讯中断。”
类似于湾厦的一些地铁站的某些角落,或因通讯基站等原因,导致信号覆盖不到位。目前,地铁里传输的是模拟信号,专业人士表示,希望今后地铁站内模拟信号能够转化为数值信号,保证通讯畅通无阻。
问题3
重救援轻反馈
在此次应急演练中,各部门的应急速度和效果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肯定,但总指挥部事后反思认为,在应急处置环节中,存在重救援轻反馈的现象。“信息反馈方面还需要改进。此次虽是演练,但交警、公交分局、南山区分局等多个部门主要将精力放在处置情况上,在信息报送方面还是有所疏漏,信息报送不及时,很可能影响总体作战效率。”
■专家观演
演习能打80分
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主任 乔仁毅
深圳这次演练非常成功,有自己的特点。它是半盲演练,高度仿真的,真实性强,没有事先写脚本和台词,没有事先演练,参与者不清楚事件过程,在事件中作判断解决,并在事故过程中找问题。这是深圳在全国领先的,很有新意。
现场有一个问题是,通讯联络不顺畅,组织时信号不畅。这次演习能打一个80分。
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教授 李雪峰
深圳这次地铁演习进展顺畅,真实性很强,可以看到现场有些混乱。实际上,真正的应急救援现场都是如此,不想电影里那样有序。这样的演练很难得,起到磨合应急机制的作用,比如协调部门、锻炼队伍、检验预案、科普宣教等。
德国合作机构灾害风险管理项目主任 周科
效果非常好,目前很难断定存在哪些不足,但整个指挥运作、责任分配和结果效果都很不错。演练中有信号故障,但演练就是为了寻找问题,得到改进。目前全世界应急领域面临的问题,都是科技飞速发展后如何将应急管理跟上。应急演练的目的,就是发现救援队伍能力和应急预案效果的真实情况。
广东省应急管理专家 宋晓明
从我观摩的情况来看,上下级部门的指挥系统是比较顺畅的,人员也是尽职尽责的,总体来讲不错。演练基本上还是比较接近实战的演练,尤其是应急速度是能够让人满意的。但现场灯光、指引还是略有欠缺,处置不当很容易造成踩踏事件等二次灾害。
·深圳:演练锻炼了市民逃生意识
·广东深圳:同步审查防止贪官量刑过轻
·深圳今日首试 “地铁综合应急演练”
·广东深圳出台社区警务工作规范
·深圳出台社区警务工作规范
·深圳:2377名综管员 接受消防培训
·深圳:2377名综管员 接受消防培训
·深圳法律援助流动站:大都市里“小”风景
·深圳构建“大调解”体系助建和谐社会
·深圳福田区:政府购买法律服务 社会矛盾有效和解
·深圳布吉检查站查获27宗毒品案
·深圳加强社会管理新举措 实施公民法律素质提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