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上海消防文工团正式命名为金盾艺术团,自此开始的20年中,这个团队以部队文艺团体特有的战斗精神,弘扬消防精神,传播平安文化,让艺术之剑历经血与火的淬炼,为时代奏响了绚丽辉煌的交响乐。
关键词一:为兵服务
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精神动力
2006年11月7日,公安部机关报告厅。
当大红的帷幕在歌曲 《忠诚到永远》的旋律中缓缓合上时,观众在台下久久不愿离开,他们忘情地鼓掌,不少人眼里还噙着泪花。
这是一台专门以歌颂全国消防部队英模事迹为主题的文艺晚会,以舞蹈、歌曲、小品、情景对话等形式生动地讲述了消防部队官兵执法为民、无私奉献的情怀。这是一台被公安部领导称赞为“具有国家级水准”的演出,而担任晚会创作、编导、排演主要任务的,正是金盾艺术团。
作为中国公安消防部队的一支独特的文艺团体,金盾艺术团承担起了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宣传消防平安文化的任务,发挥着文艺特有的战斗作用。
2006年至2012年,公安部先后5次组织“公安文化基层行”活动。从队长、导演、主持人到主要演职人员,金盾艺术团黄纪清、易坚东、朱彦婷、仝阿梅等10人作为文艺小分队的主力队员,带着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的深情嘱托,克服高温酷暑、高原反应,长途跋涉等诸多困难,先后奔赴全国各地,行程40余万公里,为60余万基层民警和人民群众倾情慰问演出280余场,出色完成了公安部党委交给的光荣任务,受到了孟建柱部长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赞誉,为上海消防部队赢得了荣誉、争得了荣光。
20年里,金盾艺术团坚持每年下部队巡演,并组织创作人员、演员深入基层采风锻炼。特别是2010年,为确保上海世博安保任务的圆满完成,金盾艺术团于当年5月起赴总队、各基层中队以及驻沪世博安保部队屯兵点等进行专场慰问演出。此次巡演任务历时4个月,行程约5000公里,足迹遍布上海全市,共计演出130余场,强度之大、密度之高、场次之多为金盾艺术团演出史上之最。
金盾艺术团至今还保留着一位消防退伍老兵寄来的一封信:“基层前线展现出你们的音容,抗灾现场晃动着你们忙碌的身影……有消防兵的地方,就有你们留下的足迹,虽然我即将退伍,但我的军旅生涯因你们而变得多姿多彩,这将会是我永远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团长黄纪清说:“这是用钱买不来的真情意,更是对我们的最高褒奖。”
关键词二:社会担当
一场精彩的演出,可以胜过一本教科书
20年的风雨寒暑,“金盾人”的足迹几乎踏遍了上海的每个角落,为百姓送去一份份传播消防文化的平安大餐。
1999年8月,金盾艺术团专门创作排演了适合中小学生观看的 《祖国在我心中》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演出,并向上海市中小学生公演,受到全市中小学生的广泛欢迎;
2006年,“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成为当时上海消防宣传的中心工作。金盾艺术团为此精心编排了以“消除火灾隐患、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 《平安上海平安郊区平安家园》系列节目,并在上海农村巡演;
2009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 《消防法》)颁布实施,艺术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上海消防文艺巡演活动。不仅向市民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推进新《消防法》的普及,同时也将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学习《消防法》,平安迎世博”活动推向高潮;
2011年,金盾艺术团利用自身宣传优势及资源,编排了“平安是福——‘清剿火患’百场消防宣传文艺演出”主题节目,在全市各社区、学校、企业进行演出;
……
作为一支消防艺术团,一以贯之的宗旨就是宣传消防安全。自金盾艺术团成立以来,已累计进行各类防火宣传演出2000余场,观众达到千万人次。
“有时,一场精彩的演出,可以胜过一本教科书。如果观众有这样的感觉,那么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黄纪清说。
关键词三:人才方阵
筑牢文艺表演队伍根基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金盾艺术团创作精品不断、人才辈出,涌现出郝永刚、计翼彪、仝阿梅、王兵、王澎、易坚东、任群林、温耀龙、朱彦婷等一大批艺术人才,他们已成为擎起金盾艺术团文化繁荣梦想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
2007年8月11日,在上海举行的第12届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主题歌揭晓仪式上,由金盾艺术团副团长郝永刚谱曲的《世界有你有我》从570多件参赛曲目中脱颖而出,高票当选。这是继2004年郝永刚以《我的2010》获得上海世博会“最佳年度歌曲”后,又一次走上世界性盛会歌曲征集的领奖台。
著名演员计翼彪塑造了众多轻松幽默的荧幕形象,深受观众喜爱,作为金盾艺术团里的文艺骨干,他在部队几乎每年都得到嘉奖,在艺术上更是屡屡获奖。评弹《602的故事》、小品《一场虚惊》《群租房》、相声 《逃生宝典》等作品都在全国公安系统各类比赛中荣获大奖。
著名歌手仝阿梅,凭借对音乐的热情和扎实的基本功,演唱了大量歌颂公安民警和消防战士的原创歌曲,获得了众多的奖项。其中2001年拍摄的音乐电视《119的故事》获得中央电视台“金玛格杯”全国军旅歌曲MTV大赛金奖;《崇拜英雄》《今天不回家》《说一声再见》等分别获得全国公安系统金盾文化工程“金盾艺术奖”。
前赴后继的“金盾人”在艺术舞台上崭露头角。正如黄纪清所说:“人才方阵是筑牢文艺表演队伍的根基。拥有人才方阵,才能推动文艺团队战斗力巨轮滚滚向前!”
关键词四:精品原创
以勇于创新的精神追求卓越,打造品牌
金盾艺术团区别于其他文艺团体的地方在于“消防”,存在的最大价值也在于“消防”。服务于消防部队,进行消防社会化宣传是他们最根本的任务。
1997年,音乐剧《平安铃》为金盾艺术团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在观众对音乐剧还很陌生的年代,“金盾人”的创新意识以及艺术智慧造就了作品的诞生。作品描写的是上海某居委会的一位老人几十年如一日为群众摇响平安铃的故事。排练中,演员们对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件道具服饰都反复推敲。现任团长黄纪清是团里的“老人”了,作为金盾艺术团从诞生到发展再到辉煌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他回忆道:“那时候的演出和排练精细到每一个呼吸的深度和眼神的角度。”正是靠这股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得金盾艺术团在百花盛开的艺术园地中脱颖而出。
音乐综艺剧《平安是福》是继《平安铃》之后,该团一次更大胆的艺术创新与实践。几位主创人员至今仍记得2001年排演该剧时的情景。当时他们排演一台宣传消防知识的晚会已经驾轻就熟,只要策划好创作思路,歌曲、舞蹈、小品、器乐等轮番上阵就完全能演得有声有色。可是“金盾人”不甘心这样简单地完成任务,他们认为,消防宣传文艺演出年年搞,要想进一步吸引观众的注意,加深观众对消防知识的印象,在艺术形式上必须有所创新。
经过全团上下共同努力,在当年“119消防日”活动时,一台新颖的音乐综艺剧《平安是福》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它以几个人物和消防安全有关的故事为主线贯穿全剧,通过歌唱、舞蹈、戏剧等形式,向人们形象地宣传了平安即是福的理念。该剧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曾在上海各地连续演出40余场,观众达3万余人次。(丁懿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