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法学前沿

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机制的引导激励作用

2012-09-13 09:30:2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目前,我国社会已进入转型期,各类矛盾频发、多发,人民法院普遍面临着异常繁重的解纷压力。在当下法官人数不可能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只有靠正确运用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掘内部潜力,不断提高法官队伍的解纷能力,才能更好地为转型期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强化对司法工作的考核评价,不仅能够对法官的司法工作、司法行为、司法作风进行有组织的观察、分析、监督、评判、激励,而且能够推动法院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很显然,上饶中院“点、线、面”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是抓住了改革司法工作机制与提高司法工作能力的“牛鼻子”,支起了撬动司法前行的有力杠杆。

    一、考核评价激励是提升司法能力的手段

    法院司法工作考核评价激励是指考核主体依照科学客观的标准对司法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进行测评并进行相应的奖惩,包括考核指标的设定、职务行为的测评与评价结果的应用,进而实现司法职务行为按预定的计划和指挥进行,以确保司法职务行为与法院的司法目标相一致。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法院普遍面临诉讼爆炸、司法工作量达到临界点,造成诉讼普遍延迟的局面,导致司法的低效率,由此开始运用管理学理念对司法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全面探索对法院的质量与效率管理,因此,对法院及法官进行考核评价激励,不仅不是我国的独有现象,而且是全世界法院管理的普遍共识。近年来,各地法院都在积极探索消除公众对司法公正合理怀疑及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工作机制,构建一整套切实、有效、可行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当是可行之路径。通过一定的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法院及法官完成既定工作目标所进行的全方位的科学评判,是对司法工作进行督导、检测、评价与激励的重要手段,是引导法院及法官前行的“风向标”与“指南针”,是法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就上饶中院近年来“点、线、面”三位一体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的实践探索来看,有三个方面值得充分肯定:一是将各法庭、法院及法官个人纳入目标管理,由中院统一考核、统一排序、统一评先,实现了考核评价的纵向到底;二是将五大方面73个指标纳入对基层法庭考核、四大项45小项纳入对基层法院考核、三大类10余个主要指标纳入对法官司法绩效评估,覆盖了工作的方方面面,实现了考核评价的横向到边;三是将31个案件质效指标全部纳入计算机系统评估,实现自动生成、一键导出,实现了考核评价的全面数字化。

    二、司法质效评估是提升司法能力的基础

    对司法质量与效率进行科学评估能够提供考核对象在司法工作中的各种量化、直观的真实信息,为全面考核评价激励提供直接依据,以形成考核结果、实现考核目标并进而推进司法整体工作。因此,要科学评判司法工作与司法行为,就必须在对司法工作正确的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客观真实的数字使工作情况由无形变为有形,使其更加直观、科学。为此,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科学设置评估指标。传统上以定性评估为主的评估方法难以全面揭示司法运作内在规律和有效把握审判活动运作过程及效果,无法对司法工作作出客观评价。因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要求,以评估理论为指导,注重评估指标的广博性,突出执法办案第一要务,科学设置一整套适合本地法院工作实际的量化、统一、客观工作质效评估指标,并统一确定指标方向、计算公式、设置理由、取值范围等指标技术标准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2.科学确立评估模式。上饶中院通过个案评查结果运用、司法统计数据分析以及指标排序通报和公众抽样测评,对审判质效进行总体性、数量化的评价和判定,每季度对各法庭、法院及法官分级、分类进行考评排序、通报,并在此基础上实行年度分类综合排序,逐项排序计分。采用此法:一是便于各法庭、法院及法官对自身审判质效、审判态势及所处位次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二是便于评估对象挖掘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审判质效,充分发挥评估指标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

    3.建设信息化评估平台。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司法工作评估中去,实现考核评估数据生成的自动化,是司法工作考核评估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法院需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以管理应用为导向,不断完善信息化审判管理基础设施,着力加强各类审判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建设信息化审判管理平台。上饶中院建成的数字化评估平台,既符合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又兼具本土特色,模拟和再现了法院审执工作各个流程,通过流程控制、在线监督等数字化手段,实现对案件质效的全程监控和动态评估。

    三、考核评价结果运用是提升司法能力的关键

    通过考核评价,可以从内部有效评定审判权运作是否合理,同时,作为具体履行审判职责的法官个人,有被肯定、激励及得到他人认可、尊重的心理需求。因此,考核评价结果不仅应当具备制约保障功能,更应当具备激励奖惩功能,所以,要以考核结果为导向,以数据定期通报和审判运行态势定期分析为基本运作模式,严格管理过程中的评估与反馈,注重考核评价结果的转化、运用,发挥考核评价所具有的优化流程、行为纠偏和对比激励的功效作用,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上饶中院在考核评价结果转化运用上着力做到了以下四点:一是注重定期通报排序;二是重视运行态势分析;三是始终坚持互动纠偏;四是充分发挥激励作用。该院还通过设置办案能手、调解能手等,将对基层法院、基层法庭及各部门、法官个人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评选先进法院、先进法庭、先进部门、先进个人、办案能手、调解能手的唯一依据,实行发改案件一票否决,实现了以考核评价结果为推力,全力推动审执工作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有效提升法院整体工作水平。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肖建华

[责任编辑:季上平]
相关报道

·姜明安:“唐慧案”是对“法治湖南”的一次考核
·江苏连云港社区民警工作有了量化考核标准
·山东临沂市河东区检察院创新法警考核
·政协委员把脉 安徽首次将社区建设与管理纳入政府考核
·《泰安市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考核办法》出台
·陕西以目标责任考核打造公安特色新品牌

·陕西以目标责任考核打造公安特色新品牌
·国务院食安办:以政绩考核促食品安全责任落实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考核评估方案》印发
·北京: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救灾表现纳入组织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