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关延迟退休年龄的话题引发公众持续关注。如何看待延迟退休?国外对退休年龄有何制度安排?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调查了部分国家的相关规定与做法。
疑问一:多数国家什么年龄退休?
【调查】 发达国家男性退休年龄多为65岁左右,女性60岁—65岁;发展中国家男性多为60岁左右,女性55岁—60岁;50岁退休为全世界最早
据本报驻外记者对19国的调查,多数国家近年来提高了法定退休年龄,或者计划提高退休年龄。例如,美国将领取全额养老金的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韩国领取养老金的年龄2013年由60岁调整为61岁,2033年将提高至65岁。加拿大政府于数月前出台办法,将领取养老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
记者同时发现,发展中国家女性退休年龄一般在55岁—60岁,如巴西、俄罗斯、泰国、印尼等。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福利国家女性退休年龄基本在60岁—65岁,部分推迟到67岁,但对体力劳动者有特殊安排。例如,瑞典规定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体力劳动者可申请61岁退休。
“在过去十几年里,提高退休年龄在各国已成为社保改革进程中一个最普遍的改革手段。据不完全统计,在经合组织的34个成员国中,至今没有提高退休年龄的国家只有芬兰、冰岛、墨西哥、荷兰、西班牙、英国。而这6国的退休年龄在半个世纪之前就已经保持在65岁或67岁。”中国社科院教授郑秉文指出。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均预期寿命40岁,1981年达到67.8岁,目前男女平均为74.83岁。可以说,延长退休年龄是随着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在逻辑要求。”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褚福灵表示,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对160多个国家的统计,我国女职工50岁退休,是全世界最早的国家之一(如科威特男女均50岁退休)。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目前,我国已出现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受教育年限延长和人口老龄化及少子高龄化现象,劳动力供求状况也在发生变化,在这种背景下,问题的焦点或许不是要不要延迟,而是以什么方式延迟、从什么时候开始延迟。
郑功成同时表示,有人认为延迟退休年龄是因养老基金出现巨大缺口而急需弥补,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并不存在缺口;另一方面,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并不必然构成延迟退休年龄的理由。例如,德国是第一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采取现收现付财务模式的国家,其养老账户资金始终充足,但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延迟退休年龄,到2029年将由现行的65岁逐步延长到67岁,“这是以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与人口结构变化作为调整依据,是维护代际公平的需要。”
疑问二:延迟退休会一步到位吗?
【调查】 大多采取渐进方式,每年延长几个月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一些群众不赞成延迟退休。“我们这样的下岗工人,没有单位就没有了生活来源,出去打工很多单位都不要岁数大的,还得自己交保险,撑到退休,确实很苦。”53岁的王素媛曾是辽宁省本溪市重型机械厂工人,谈起退休前的下岗生活,她跟记者抱怨道。很多面临退休者也表示,如果马上从60岁延迟到65岁退休,很难接受。
对此,褚福灵表示,大家对延迟退休年龄有误解。“延迟退休年龄不是瞬时举措,而是历史的、渐进的过程,即用几十年时间把男女退休年龄提高到一个适中的水平。例如,用50年时间提高5岁,大概10年提高一岁,一年也就提高一两个月。”
据调查,国外多数国家采取渐进方式提高退休年龄。例如,波兰今年6月推出了改革法案,将女性60岁退休和男性65岁退休改为一律67岁退休。改革实行递进式,即每年延长3个月,男性在2020年全部实现67岁退休,女性到2040年全部实现67岁退休。意大利对男65岁、女60岁的退休年龄采取逐年延长,到2018年实现男女均66岁退休。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表示,延迟退休是人口形势、人口规律早就决定了的。但考虑到高龄劳动者的生产力和创新力毕竟有限,延迟退休要慎重,要有边界意识——不可能无限延长,要有弹性,给潜在退休者选择的权利等。
疑问三:退休年龄如何改革?
【调查】 多国推行弹性退休制,但规定了最早领取养老金年龄或最低缴费年限;我国存在大量非正常退休现象,首先需规范退休年龄
驻外记者调查发现,一方面许多国家通过制度设计鼓励公民延迟退休;另一方面,也在一定条件下允许提前退休,即实行弹性退休制。实行弹性退休的国家均规定了最早领取养老金年龄或最低缴费年限。例如德国法定领取养老金年龄为65岁,最早可60岁领取,但养老金将减少;美国法定领取养老金年龄为65.8岁,最早可62岁领取,提前领取者养老金按比例递减;瑞典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最早可61岁退休,但替代率从80%降为55%。加拿大提前退休者,养老金每月减少0.5%,如果提前5年退休,养老金将减少30%。
“我国也可以推行弹性退休制,但需对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进,引入国外全额、差额、超额养老金制度。达不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只能得到差额养老金,超过退休年龄退休者可领取超额养老金。”褚福灵说。
郑秉文则表示,中国未来可实行弹性退休制,但目前不应实施。“目前我国实行男性60岁、女性50岁(女干部55岁)退休的政策,与国外相比,退休年龄明显偏低。与此同时,每年中国的非正常退休(包括提前退休和其他原因退休)所占比例仍高达10%—20%。”
据《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统计,中国非正常退休人数,2006年为63万人,占当年退休人数的22.3%,2007年74万,2008年85万,2009年86万,2010年67万。
“因此,目前首先应规范退休年龄。第二步是逐渐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女性的退休年龄逐步向男性靠拢。第三步,在条件成熟时,推行弹性的、阶梯式的退休。在现阶段,弹性退休、阶梯式退休可能会造成社会不公平,舆论会认为这是公务员为自己寻租。” 郑秉文强调。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建议,可以试行弹性退休制,但对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人员不允许延迟退休。“如果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允许延迟退休,会造成政府冗员,也对事业单位年轻人成长不利。”
“实际上,我国现行退休年龄也是有弹性的,如特殊工种可以提前5年办理正常退休手续等。”郑功成指出,退休年龄可以在基准之上有弹性,但弹性退休不能解释为任意退休,即劳动者想什么时候退休就什么时候退休。因为任何公共政策必须有基准,这是确保社会公正的根本。
(本报记者 李浩燃 罗彦 何勇 本报驻外记者 吴成良 裴广江 张杰 史克栋 廖政军 丁大伟 吴志华 李增伟 管克江 李志伟 莽九晨 李学江 邹志鹏 刘军国 刘仲华 孙广勇 刘慧 韩超 谢亚宏)
·对延迟退休年龄的基本认识
·深圳将探索退休"双轨制"变单轨 事业单位与企业一致
·深圳将探索退休双轨制变单轨 事业单位与企业一致
·乌鲁木齐天山区开展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
·人社部:延迟退休拟对不同群体考虑差别政策
·什么是退休费用社会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