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江苏沭阳:“警民夜谈”让民众诉求落实处

2012-09-12 14:34:0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今年以来,江苏省沭阳县公安局围绕开展“警事家访”活动,组织民警开展“警民夜谈”活动,在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民生诉求,为民服务的过程中,深化民意警务,有效促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7月以来,他们共组织警力2200人次,夜谈户数19800余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760余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260余件,为县委、县政府输送并被采纳工作建议7条。

    “责任倒逼”推动夜谈常态化

    作为“警事家访”活动的延伸,夜谈会由社区民警主持,驻村专职保安、村居干部、部分群众代表参加。沭阳县公安局《夜谈主持制度》明确规定:夜谈主持人是社区民警,其他人员协助做好相关工作。民警除了主持会议外,还要进行政策宣讲,答复群众诉求等。通过“主持角色”倒逼社区民警把警民夜谈当成“练兵场”,自觉深入基层、加强学习,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为克服夜谈会的随意性,各派出所统一制定《警民每月夜谈计划安排表》,每个社区民警每周安排3次警民夜谈,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必须谈出不少于3条群众的意见建议或至少解决2个实际问题。“目标量化”倒逼参与夜谈的民警必须精心准备夜谈工作,经常深入群众调查了解实际情况,掌握辖区工作动态。

    夜谈责任落实制度明确规定,组织夜谈的社区民警是处理群众意见诉求的第一责任人,群众提出的意见诉求实行“谁受理、谁办结,谁反馈、谁报告”。社区民警通过各种方式公示联系电话,群众可以随时通过电话询问诉求办理情况。为了将为民办实事的责任落到实处,在每年开展“三个报告评议”工作时,由辖区群众对民警开展夜谈活动的效果进行评议,从而使民警积极主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满意。

    “家常唠嗑”激发群众说真话

    民警与群众“同照一盏灯,同围一张桌,同坐一条凳,同谈一席话”,采取拉家常、唠嗑的方式进行警民夜谈。座谈中,民警必须坚持做到“四必须、四不准”,即必须说清夜谈意图、必须认真倾听、必须认真做笔记、必须耐心解答,不准离场接打电话、不准打断群众说话、不准顶撞指责群众、不准打官腔说套话。切实围绕群众普遍关心、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话题开展夜谈。

    座谈时间选择在村民农闲、居民下班后的晚间,时间一般定在19时30分至21时30分,地点选择在既方便群众来回,又不影响群众工作生活的地点。同时户数确定在8到10户,避免因人员太少造成群众紧张拘束,或者人员过多影响座谈效果。在夜谈前,社区民警提前向群众发放《夜谈须知》《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登记表》,告知座谈会议程,群众需做好的准备。开会当天通过短信或电话提醒群众参加夜谈,让群众事前有充分准备,提高效率。

    “三道关口”确保诉求落实处

    夜谈民警作为牵头负责人,是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办理的第一道关口。从梳理分类到建立台账,从公示承诺到答复反馈,实行全程跟踪、服务。能够现场答复的现场予以答复;不能现场答复的进行梳理分类、建立台账,在公示栏或黑板报上公示承诺。每一项意见诉求必须在承诺时间内办理,并采取上门当面答复、书面答复或电话答复等方式,向群众反馈。重大事项处理结果,还要向乡镇、本单位主要领导报告。

    派出所是落实群众意见诉求的第二道关口,负责办理社区民警不能落实完成的意见诉求,对群众提出的同一类困难和问题,通过集中召开会议,一次性集中研究办理,对于不属于职能范围内的诉求,及时制作函件转交办理。全县41个派出所目前共集中会办群众诉求建议6类、124件,制发函件转办47件,群众诉求全部落实了办结反馈。

    县公安局督察组督办是落实群众意见诉求的第三道关口。沭阳县公安局在全县7个警务片区,成立了由分管局领导、机关民警为成员的“警民夜谈”督导组,采取查看资料、询问民警、回访群众、疑难会诊等方式,不定期地对各单位和民警办理群众意见诉求情况开展深入督察,积极会同解决民生问题,督导情况及时在各派出所公示栏或文件中通报,对应付了事、办理群众诉求不力的单位或民警进行通报批评,确保群众每一项意见诉求落到实处。(王修 陆华)

[责任编辑:陈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