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一个让许许多多创业者和打工者都向往的城市,这里1400万人口中有1100都是外来人口。一些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的时候因为找不到最佳的维权方式,有时还会以很偏激的行为表达自己的不满。2011年5月起,深圳市法律援助处在管好、建设好76个值班窗口的基础上,每周派出一些经验丰富的律师组成法律援助流动小分队,为打工者和居民答疑解惑,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大马路“小”摊位
莲花山公园是深圳市知名的免费景点,每天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每周六下午,在公园门口的“U站”柜台前悬挂的“深圳法律援助流动工作站”的条幅引得许多游人停下脚步,咨询问题的群众每次都有六七十人。
这里还只是流动工作站的其中一个服务点,在深圳的许多社区、超市、广场、厂区等都留下了律师们为群众热情服务的身影。特别是一些偏远的社区,因为道路不畅或公交运力不足,居民和外来务工者出个远门都十分费劲,更不用说找个律师问点什么事了。现在,律师们把法律咨询的桌椅摊位摆在了家门口,让附近的居民喜出望外。在龙岗爱联社区某公司上班的大学生小李上班路上看到有值班的律师,他讲述了自己在实习期间不但工资只有1600元,公司还不给买社保和医疗保险,因为刚来深圳,不知道该怎么办。值班律师告诉他,他可以向所在街道的劳动站投诉,如果投诉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小李还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由政府免费为他提供维权服务。小李开心地说:“由你们在我们的打工者后面撑腰,我感觉现在说话都有底气了。”
大律师“小”情怀
为了保证基层的困难群众和弱势人员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深圳市法律援助处在为流动工作站选择律师时也颇下了一番功夫。
深圳市法援处规定,参加值班的律师必须持牌执业3年以上,在该处咨询大厅值班2 年以上,没有受到过有效投诉,有专业特长且性格稳重、遇事不急燥。面对如此苛刻的“海选”,参加值班报名的律师不但占全部援助律师的95%,而且其中一些还是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或主任,而法援处能给他们补贴才不过是每天100元,平均每小时12.5元,尚不及深圳钟点工每小时20元的收费水平,如果算上油费停车费和午餐费,这些按正常咨询收费(广东省规定为300---500元/小时)的大律师们不但没钱收,可能还得倒贴点钱。但是参加流动工作站值班的每一位律师没有人提出过什么额外的要求,对所有前来咨询的群众都能做到耐心细致地一一回答,重点的地方怕当事人记不住,还要写在小卡片上。
广和律师事务所的刘丽坤律师是参加了深圳唯冠公司与美国苹果公司的商标权争议案的律师,她与该所其它律师共获得了480万美元的律师费。如果单算经济帐的话,刘律师不会在意在这里值班每天100元补贴,刘律师说:“我不认为自己做的是小事,没有小家、小环境的和谐,也就没有深圳这个大家庭的平安繁荣。我为做这些小事而骄傲。”
大事情“小”处解
在法律援助流动工作站值班的还有另外一类专门人员------法律援助社会工作者。小小流动站也是个世象百态的大后台,因为来这里咨询的人不仅带着各类法律问题,有的人因情感问题或生活问题也会过来寻求帮助,他们的问题虽然不是法律援助的事宜之内,但如果这些没有人关注或解决,也同样会社会带来不良影响,而社工则关注于这类社会问题。
前不久,流动站的摊位前来一个脸色阴沉凝重的张先生,他刚刚刑满释放2个月,因为在公安机关留有案底,不论是住店、工作还是上网都马上有警察找他问话,结果没有敢留他或用他,现在吃饭都成了问题,话语中不时流露出对政府某些部门深深的怨气,并扬言如果社会对他不公、让他活不下去,那些跟他过不去的也没什么好日子过。参加值班的社工小郭发现张先生偏激的情绪后,反复对他做心理疏导工作,鼓励他勇敢面对挫折,积极融入社会;同时小郭又马上联系民政、公安街道力办等部门,反映张先生的生活窘境,恳请有关部门对张先生的生活和工作给予帮扶。半个月后,张先生兴奋地给小郭打来电话,说他已经找到工作了,等他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要来法援处请小郭吃饭呢。
据统计,从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深圳市法律援助流动工作站共设点184次,参加咨询服务的律师368人/次,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册),参加服务的公益律师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家门口的法律“明白人、知心人”。记者 游春亮 通讯员 冯旭辉
·深圳构建“大调解”体系助建和谐社会
·深圳福田区:政府购买法律服务 社会矛盾有效和解
·深圳布吉检查站查获27宗毒品案
·深圳加强社会管理新举措 实施公民法律素质提升计划
·看病贵咋缓解?对话首个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城市深圳
·深圳警队核心价值观“训练日”培训班见闻
·深圳警队核心价值观“训练日”培训班见闻
·深圳医疗系统反腐专项行动有新进展
·非深户籍人员今起可在深圳办理出入境证件
·深圳启动严打刑事犯罪“秋季攻势”
·深圳“打四黑除四害”侦破刑案2300多起
·深圳:迷人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