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博客

罗永良:心怀真情济乡亲

2012-09-11 10:32:2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德峨法庭辖区地域广阔、村寨分散、路途崎岖,群众来一次法庭极不容易。为减轻群众往返法庭的负担,方便群众诉讼,我们法庭成立了巡回审判组,设立巡回办案点,黄庭长带我们走村串寨,巡回办案。对简单的案子,当场收案,当场调解,当场结案;农家院子、田间地头都是开庭场所。群众方便了,但我们过的是“两头黑”的生活:早上出发还是黎明前的黑暗,办完案回来已是星斗满天。有时下村去办案,一去就是几天,把事情都解决完了才回来。尤其是农忙季节,群众白天做工,晚上才回家,黄庭长带着我们,尽量利用晚上,每次办完案,回到法庭已是深夜甚至凌晨,累得顾不上做饭便倒在床上睡了。

    我远离家乡来到隆林工作,黄庭长把我当做自己的家人一样关心和照顾。2009年中秋节,大家都回家了,我一个人呆在法庭,孤单落寞的感觉涌上全身。晚饭时,我去街上看,店铺已早早收摊。我只能回法庭泡方便面。我准备烧水时,忽然听到有人开法庭大门。我出去一看,黄庭长手里拿着一只鸡,笑着对我说:“小罗,今天过节,老哥今晚陪你过节,咱们热闹热闹。”那晚,黄庭长说了很多鼓励我的话,那些话,我至今难忘。

    黄登良(黄登林的堂弟):2010年11月的一天,那时天气已经很冷,我到德峨下乡,特意去找了堂哥。正好那天上午他留在庭里,正在调解一个离婚案,法庭内外都挤满了人,他在法庭里忙了两三个小时,最终赶在中午下班前调解成功了,那对夫妻被他调解和好,那些群众也高高兴兴地回去了。这时,他才发现我站在法庭外面等着他,他招呼我到一旁的饭店去吃饭。谁知菜还没点完,饭店里走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妈妈,哭着说:“黄法官,帮帮我。”我堂哥赶紧扶着老妈妈坐起来。原来是有关赡养的问题,老妈妈有两个儿子,没有一个愿意赡养她,都把老妈妈赶出家门,又不付给老妈妈赡养费,老妈妈因为无法忍住饥寒,不得已走了十几公里的路来找堂哥帮忙解决。堂哥带上老妈妈就往法庭跑去——那一刻,我理解了:只有把当事人当做亲人来对待,才能进入这种境界!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亲戚都能理解他。去年,有个堂弟因家庭婚姻纠纷找到黄登林说,要离婚,想让他在财产分割方面给予“照顾”。虽然堂兄黄登林做了大量工作,但双方感情已没,无和好可能,最后案件由其他法官审理,就子女抚养、财产分割达成了协议,女方还多分了部分财产。签字结束后,黄登林本想留堂弟下来吃午饭,想再和他谈谈,但堂弟拂袖而去……

    李成仕(德峨乡德峨村边坡寨屯村民):2009年9月,我和养子共同建起新房后,与养子产生了矛盾,出去住在牛棚里。我找黄庭长后,黄庭长先后来找我的养子多次,连养子的生父也找来了。终于有一天,我的养子过来给我跪下说:“爸,是我的错,我不孝,对您不好,请您原谅我!”那天,走进新屋,桌上已经摆好了酒菜。正当大家劝坐的时候,黄庭长发话了:“大家先把老人家的床被、衣物搬进他的房间再来喝酒。”于是,法庭的干警、在场的乡亲们七手八脚把我的东西从牛棚搬到我的房间里。那天,我喝醉了,从来没有醉得这样高兴过。我知道,让我的养子浪子回头,不知花费了黄庭长多少的心血!

    从那以后,每当我的亲戚、朋友因家庭不和、邻里纠纷向我诉说的,我都建议他们去找黄庭长。我有个姓杨的朋友,因矛盾被亲家用石头砸碎房门。亲家变成了冤家。经我介绍去找法庭后,黄庭长只用半个上午就把这两个亲家撮合到一张桌子上相互敬酒了。有一次,我到一个亲戚家,他说他被同村一个姓杨养的骡子踢伤。他去找对方论理,对方不仅不赔偿他的医药费,还责怪他上门吵架,要告他。后来,黄庭长亲自到他们寨中协调,来了好几回,双方最后达成和解协议,握手言和。

    作者:隆林县德峨法庭法官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