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云南

昭通彝良震后72小时灾区目击

2012-09-11 09:42:2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云南日报 

    全力以赴 抗震救灾 震后72小时灾区目击

    灾区处处涌动着爱的暖流和人间真情。“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灾害”的声音响彻灾区每一个角落。

    昨日是昭通彝良震后72小时,彝良地震采访组兵分多路,冒险深入重灾区采访,看到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洁净的水喝、有病能治疗,外出避险的群众妥善安置在安全的地方,伤员得到及时救治,震区生活保障有力,受灾群众安心、放心。灾区大部分地方的交通、电力、通信、供水也已经基本恢复正常……

    实录一:跑出来的生命线

    地震救援的黄金72小时即将过去。昨日一大早,采访组记者再次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地震重灾区采访。震后通往重灾区洛泽河毛坪、猫猫山、锈水沟、彝河街、水泥厂的公路,由于余震不断,沿途山体不时有落石滚下,灰尘漫天弥漫。一过毛坪大桥,就是沙石滑落最为频繁的路段,经常是刚刚清理完,落石又堵塞路面。

    行至长发洞路段,小石头还在往下滑落,昭通消防支队驾驶员王耀中减速停车观望,等到驻守在此的官兵示意可以通行,他又换挡加速,车子“嗖”地一下碾着碎石子而过,第一个危险地带28秒通过。途经这里的人们头顶着包包,手捂着头,加速小跑。

    3分钟后,烟尘滚滚,锈水沟路段裸露着的山体进入视线,“这里很危险,坐稳了。”王耀中提醒,“快快快!”驻守的战士手不停摆动,伴随着一阵强烈的推背感,车子从5码加速到40码,第二个危险地带顺利通过,用时10秒。

    两边巨石林立,刚刚穿梭而出,看见地震中一辆严重变形卡车侧翻于此,心头一颤。

    受灾群众在等待,等待转移,等待食物。从毛坪、猫猫山、长发洞至该县水泥厂,全长10公里的道路,这条唯一通向核心受灾区的公路让物资和救援源源不断到达,险中施救,这也是跑出来的“生命线”。历经重重艰难和危险,采访组在昭通市公安武警消防支队的帮助下, 3个多小时后终于抵达彝河街。

    实录二:有吃的有住的

    快进洛泽河水泥厂的一个拐角处,戴玉芝正独自守着一个杂货铺。

    这里是“9・7”地震发生的震中。地震时,戴玉芝正在毛坪的山上摘花椒,“突然感觉山在摇、地在动,赶忙想着往水泥厂跑去看儿子和孙子,打电话却没信号,急死了。”地震第二天,戴玉芝就看见救援的解放军、武警官兵赶到,清理路面,搜救人员。

    正午时分进入水泥厂,这里俨然一个千人大食堂。骄阳似火,人们在排队打饭,秩序井然。吃饭的时间,几位老人在树阴下剥蒜苗,65岁的王雅美说:“给他们先吃,我们还不饿,帮忙拣菜,能帮多少帮多少。”

    不仅是这几位老人,8名驻滇某集团军防化团的战士,背着20多公斤的消毒液,四处喷洒药水,进行灾后防疫。

    帐篷里的张大银说,今天本来要带着孙女回老家角奎镇看她奶奶的,但是因路又被石头堵了,他们又回到水泥厂。“不过不要紧,你看这么多移动应急车、电信应急车,已经和孙女的奶奶通过电话啦,放心啦。”张大银指着帐篷门口的应急车向记者说,“才地震时完全没信号,第二天,应急车进来,昨晚,帐篷搭好,现在有吃的、有住的。”

    实录三:政府想得很周到

    9时左右,记者在彝良县最大的受灾群众安置点――罗炳辉将军广场片区安置点看到,一百多顶帐篷次第在广场排开,不少群众端着方便面排队领水泡面。正在给受灾群众烧水、接水的志愿者蔡坤润说“政府想得很周到。”不大一会功夫,已用了七八桶山泉水。说话的当儿,水站又送来了10桶山泉水。“水充足得很。”蔡坤润微笑着说。

    记者走进安光艳家的帐篷,问:“吃过早餐了吗?”“吃了。”“吃的啥?”“方便面。”她边回答边给记者递来一瓶矿泉水,记者婉拒了,但好奇地问:“水和食物供应充足吗?”“充足。”安光艳说,每天都有志愿者来给受灾群众送水、送方便面。早餐一般吃方便面,中餐和晚餐由安置点提供,一般是三菜一汤,味道不错。“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我们对生活很有信心。”她说。记者看到,受灾群众吃过早餐后,有的在帐篷里休息,有的和人聊天,还有的在打牌,显得平静而从容。这些,无疑是以衣食无忧为前提的。

    实录四:看病方便又免费

    “医生,我头疼得厉害,请帮我看看,是不是感冒了?”“医生,请帮我抓点拉肚子的药”……

    处于重灾区的洛泽河镇毛坪水泥厂生活区集中安置点内,来自解放军四十四医院野战部队和省市县三级医疗单位百余人组成的医疗队格外引人注目。

    62岁的洪科贵大妈在地震中摔伤了脚,受到惊吓,加上感冒,一直不舒服。经过医疗队医生精心的诊断,开了药后,病情大为好转。说起医疗队的服务,洪大妈一个劲夸道:“又不收费,服务还好,看病真是方便。”

    在安置点内,记者看到,医疗队外科、内科、手术室、治疗室、重病区、次重病区、药房等一应俱全。“别看这些科室都是临时组建的,但几乎医院所有的功能我们都具备。”承担医疗队总协调工作的昭通市卫生局基层卫生与妇幼保障科科长李青松说。

    由于受灾严重,加之余震不断、塌方厉害,通往洛泽河村的道路数次中断,运输伤员极为困难,抗震救灾工作指挥部加强了此处的医疗卫生力量。

    仅解放军四十四医院野战部队就派出65名医务人员,医治伤员和病人260人;省市县医疗单位和民营医院派出60多人组成三级医疗队联合开展医疗工作,医治伤员和病人近300人;为了有效整合、协调医疗力量,医疗队设置岗位,分工负责,将接收到的药品归类管理、集中作用,保障了医治工作的有序进行。

    “随着搜救工作接近尾声,目前我们的医疗救治已由前期的救治伤员转为常见病的治疗。”李青松说,为预防感冒、腹泻等传染病蔓延,安置点和周边重点区域已经全面消毒杀毒,就连受灾群众和工作人员的饭菜,也派出卫生监督员全程监督。

    据介绍,为了满足安置点消化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防治,医疗卫生部门正在组织相关药品,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安置点。李青松说:“随着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关心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大,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保障和满足受灾群众的就医需求。”

    (云南日报 蔡侯友 张雪飞 陈晓波 朱 婧 谢 毅)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在以人为本旗帜下--云南彝良地震生命大救援纪实
·云南彝良地震灾区法院全力投入抗震救灾
·彝良检察官的震后60小时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云南彝良72小时黄金大救援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