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聚焦执法公正专题> 媒体报道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法院人民法庭职能转型

2012-09-10 18:01:4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警察网 

中国警察网讯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郫县人民法院以争创“两个一流”为工作目标,积极探索郊县化速裁、繁简分流、专业化审判为先导的人民法庭职能转型效果显著。

打破镇级行政区划 合理布局法庭

“什么是合理布局?首先要从审判资源的合理配置、每个派出法庭所处的乡村社会具体条件和受理案件特点出发。”郫县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印维娜对记者说。

通过印维娜的介绍,记者了解到,郫县人民法院按照每个法庭6公里的服务半径,在院机关所在地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设置了安德、犀浦、德源、三道堰4个派出法庭形成了一心多点的法庭布局模式。”通过合理布局,人员优化等方式,方便快捷处理了大量民事纠纷,进一步缩短办案周期。

据了解,2012上半年,郫县法院派出法庭新收案件数占整个民事收案数的比重达85.3%,与2010年同比上升46.9%;高效结案率为79.91%,同比上升23.52%,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近20天。

快速处理案件,繁简分流提升公信

郫县法院通过案件分流、速裁程序以及法官专业化审判构建了法庭郊县化速裁和法官专业化审理的“4+N”案件快速处理模式. 将人民法庭定位于速裁庭,就地就近解决绝大部分矛盾纠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根据各个法庭所在辖区案件特点,郫县人民法院形成了4个专业化审判法庭分别是:以交通事故专项审判为特色的犀浦法庭、以旅游纠纷专项审判为特色的、以婚姻家庭专项审判为特色的安德法庭和以劳资纠纷专项审判为特色的德源法庭。

这种以案说法的专业化审判平台进一步推动了效率高效、司法便民的工作宗旨。

纠纷联动化解促乡村社会和谐

“郫县不大,这是熟人社会,走几步可能就是亲朋好友,通过这种关系带个口信说句话,很可能就会解决一些纠纷与矛盾,这是乡村特色,应该充分的整合社会各种力量,使人民法庭融入基层。”

郫县人民法院的法庭干警深入村庄,在每个村发展一名村支部书记或者村委会主任作为司法联络员,定期进行法律培训,提高基层组织预防纠纷、化解矛盾和依法治村的能力,构筑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在未占用法庭资源的情况下,每村设立服务点,聘请上百位当地“土权威”,形成了兼职的法院自愿服务者队伍。

这种以法庭、调解室、流动调解站三位一体的调解网络,充分发挥了人民法庭化解社会矛盾的主导力。

据数据分析,2012年上半年,人民法庭纳入大调解案件703件,是2011全年的1.25倍,成功378件,成功率为54%。

采访过程中, 记者还来到了法庭在农村设置的便民诉讼服务点。据相关人士介绍,在这里村民可以将诉状和证据材料等交到服务点上,通过网络传到法院诉讼中心,再转交相关庭室和承办人。“这样当事人足不出村,在家门口就可以进行立案和诉讼。”

“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法庭的转型,经过多年的发展,法院成了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单位,更为我们这里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保障。”郫县安德镇党委书记骆开富对记者说到。

据介绍,今后的郫县人民法院将开创一条人民法庭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形成以司法后盾为支撑,以司法只能为基本点,以融入乡村治理秩序为关键的司法与非司法相衔接共同治理乡村社会的新格局。

[责任编辑:张学伟]